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活动信息: 全国美术考级   培训基地公告(四)   星耀中华--爱心书画家正在创作之   严正声明   第九届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获奖名  
  当前位置:国家美术网 >> 新闻中心 >> 新视角 >> 正文
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全面研究和认识傅抱石的艺术贡献——访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马鸿增
更新时间:2009年03月02日    来源:国家美术网

朱同(资深美术记者):马老,您好!作为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您是中国权威的傅抱石研究专家,早就听说你对艺术大师傅抱石有深入研究和独特见解。您提出“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全面研究和认识傅抱石的艺术贡献”的观点,我很赞赏。请问您是什么时候踏上感知与研究傅抱石艺术道路的? 
 
马鸿增:新金陵画派五大家之中,我唯一没有见过面的是傅抱石。这一直是我深以为遗憾的。我对傅抱石的景仰由来已久。早在1961年,我就读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时,就对他和钱松喦两位出自江苏的名家怀有特别的情感和兴趣。“文革”后期,1973年我来到“江苏省美术创作组” 工作,与傅抱石的女婿叶宗镐同在一个单位,住在同一座楼内,也经常见到傅抱石的小女儿傅益玉。1977年以后,抱石长子傅小石又与我成为江苏省美术馆的同事。而后,又结识了傅师母罗时慧和次子傅二石、三女傅益瑶。这样,我才逐步走进傅家“世界”,踏上了感知与研究傅抱石的道路。 
 
朱同:说来令人难以置信,傅抱石生前竟然没有举办过一次全面性的个人画展。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的1979年,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江苏分会联合主办了《傅抱石遗作展览》。由当时的中国美协主席吴作人题写展标。展出从1942年到1965年的作品199幅。当时前言没有敢使用“大师”这个词,情况是这样的吗?

马鸿增:是的。那是我生平第一次看到傅抱石那么多精品,心灵的震动莫可名状,至今我还珍藏着当时印制的展览目录。《大涤草堂图》打头,《湘君湘夫人》收尾。可以说,集中了公私收藏的大部分代表作。要知道,在那“思想解放”的春风刚刚吹起的年月里,要做到这个程度是很不容易的。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在1979年遗作展的“前言”中,虽然对傅抱石作了较高的评价,但力度和高度显然还很欠缺。这当中似乎也有我的一份责任。记得事先徐天敏馆长(也是省美协秘书长)拿来一份不知何人起草的前言文稿,要我帮助修改。以我那时的认识水平,我只在文字上做了些润饰,甚至没有敢使用“大师”这个词。今天重读起来,颇觉自责。后来,这份“前言”便成为代表中国美协和江苏分会对傅抱石的正式评价。由于这是“文革”洗劫之后第一次对傅抱石的“官方”评价,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转录于下。

《傅抱石遗作展览·前言》(1979年) 
    傅抱石教授(一九〇四——一九六五)江西新喻人,是我国著名中国画画家、金石家、美术史和美术理论家,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抱石先生早年毕业于江西第一师范,一九三三年去日本留学。回国后长期在前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并从事艺术研究工作。全国解放后,曾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美协江苏分会主席、江苏省书法印章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国画院院长等职,并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抱石先生实现了早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夙愿,在国内各地写生,足迹遍布于长城内外、大河上下。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山河新貌和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在思想上有了重大的变化,艺术上产生了新的飞跃。作品激情奔放,气势磅礴,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崭新的意境,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绘画艺术,为新中国山水画的推陈出新做出了贡献。根据毛主席诗意与关山月先生合作的巨幅中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用高度概括的手法,雄伟的气魄和深邃的意境,描绘了祖国壮美的河山,反映了时代的风貌。这幅作品,在近代美术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

    郭沫若同志生前在论及傅抱石先生的绘画时曾说:“抱石作画别具风格,人物善能传神,山水独开生面。盖于旧法基础之上摄取新法,而能脱出窠臼,体现自然。”抱石先生不仅长于山水画和人物画,而且在篆刻和书法艺术上造诣也很高。他的理论著作有《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中国绘画理论》、《中国古代山水画史的研究》、《山水人物技法》、《中国美术年表》等。抱石先生是位勤奋的画家,也是一位多能、多产而又勇于创新的画家。这里展出的是抱石先生的一部分作品,供广大群众欣赏和研究。

朱同:我听说,你的第一篇有关傅抱石的文章,是以《江山无限走龙蛇》为题分析他的艺术特色的,以引导读者欣赏。请您结合傅抱石的代表作《待细把江山图画》谈谈当时你的想法?

马鸿增:1979年前后,我将主要精力投入了对尚健在的钱松喦的调研工作,但时时不忘为傅抱石写点什么。说来也巧,1981年春,创刊时间不长的上海《艺术世界》杂志一位编辑来南京,约我写稿。我当即承诺写一篇关于傅抱石的文章。因为尚未开展深入研究,便决定从他的代表作《待细把江山图画》入手,以《江山无限走龙蛇》为题,分析了他的艺术特色,带有引导读者欣赏的性质。这是我第一篇有关傅抱石的文章。

   “丹青往代万千家,翘首今朝看异花。意动风来吹笔舞,江山无限走龙蛇。”这是一九六一年,王昆仑先生看了傅抱石《待细把江山图画》一画后所写下的诗句。傅抱石不愧为是一位善于变自然美为艺术美的大师。就以诗人所咏的《待细把江山图画》来说,此画作于一九六一年四月,也就是画家登临西岳华山后的半年。立意是表现“华山天下险”的雄姿,即是画家感受最深的“高耸云端,壁立千仞,奇峭无伦”的气势,抒发画家拥抱大好河山、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怀。画面上,几乎占满画幅的中远景山峰,犹如横空出世,莽苍矗立,云彩飞动,雾气迷茫。在这里,傅老独创的皴法美在创造意境上起了重要作用。他不照抄自然,也不照抄古人的“荷叶皴”,而从对象出发,提炼概括出一种新的皴法(有人称之为“抱石皴”)。他用硬笔枯笔,散笔轻皴,如风驰电掣,运生出变化多姿的线条和长短相间的“飞白”,绝妙地再现出石纹的质感和微妙的变化。山间空白的云气风动,越显出气势雄壮,韵律丰富。点点簇簇,自成草木华滋;烘烘染染,便生坚石柔岚。前景山林村舍,压在下角,用浓墨重点,既使空间深远,景境辽阔,又反衬出中远景山峰高峨之势。设色只用淡赭,与淡墨融为一体,越显得透明而沉着。整个画面虚实相生,粗细相间,疏密有致,达到了既气势雄远而又神韵幽闲的效果。

    傅抱石作品中奔放的激情和浑莽的美,来源于他对客观对象强烈的爱和独特的感受。华山,充满神话色彩,古来多少诗人、画家为之倾倒。北宋时期以“石体坚凝”著称的画家关仝,以“峰峦浑厚”著称的画家范宽,都曾描绘过华山。明代的王履,更以四十幅《华山图》闻名于世,他还写下了“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名言。当傅抱石等画家亲身到了华山,面对大自然美景,禁不住惊喜欲狂,这才发现王履所画并未完全传达出华山的气概和面貌,而是“意多于法”。于是他们探讨起如何体会古人和怎样表现时代气息的问题。在以后的岁月里,傅老还是经常喜欢回忆当时游华山的情景:那时,大家在一瞻目一回首之间,都会情不自禁地脱口朗诵起“江山如此多娇……”,觉得满身苍翠,都是幸福的光辉。在宿雨初收,云彩飞动的早晨,画家们都立在云中为太华写照。他在反复思考,如何更新更美地反映出伟大祖国的壮美河山。正是由于这种由衷的激情与深入的感受,推动着他精心构思,创作出崭新的华山图。傅老自己曾在文章中专门谈到这段收获,十分精辟,不能不略加引述——

   “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够有助于理解传统,从而正确地继承传统;也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够创造性地发展传统。……通过新的生活感受,不能不要求在原有的笔墨技法的基础之上,大胆地赋以新的生命,大胆地寻求新的形式技法,使我们的笔墨能够有力地表达对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歌颂与热爱。换句话,就是不能不要求‘变’。”

    读了这些发自肺腑的论述,不仅帮助我们理解傅老艺术独树一帜的根由,而且在今天读来,觉得依然旗帜鲜明,发人深省。

    当我们欣赏《待细把江山图画》时,还有必要特地提出这个题目,多么富于诗意!可不,这本来就是宋代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的词句。辛弃疾在《贺新郎·三山雨中游西湖》中写道:“翠浪吞平野。挽天河、谁来照影,卧龙山下。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待细把,江山图画。千顷光中堆滟澦,似扁舟、欲下瞿塘马。中有句,浩难写。”词人用比兴法,纵情地抒写了赞美西湖胜境的情怀,雄浑豪放,立意清新。傅抱石深爱辛词,借来其中警句为题,不仅使画意生色,而且贴切地表达了他自己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挚情感和刻意创造艺术美的坚定信念。一个“细”字,也准确地点出了这幅画的艺术特色,比起《林海雪原》、《西陵峡》等笔饱墨酣、淋漓挥洒的画幅,这幅华山图却是粗中有“细”、重中见“轻”的。
 
朱同:1985年,“纪念傅抱石逝世二十周年”是第一次大型的纪念活动。你当时担任《傅抱石纪念文集》的执行编辑,感觉海外学者撰文评价傅抱石往往比海内评价更高,值得我们深思。你当时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马鸿增:1985年,是傅抱石逝世二十周年。在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的直接关怀下,9月份,在南京隆重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举办傅抱石画展,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成立傅抱石纪念馆,出版纪念文集等。分配给我的任务是担任纪念集的执行编辑。基本程序是傅二石、傅益瑶负责联络和收稿件,收到后立即交给我做具体的编辑、校订和技术性的修改工作。在短短几个月内,收到海内外文章、题字达七十余件。可以说,这是国内第一本研究傅抱石的汇集,这本纪念集亦已成为研究傅抱石的重要资料库,后来海内外许多研究者都从中汲取大量的珍贵史料和艺术见解。

      纪念集分为三个部分:“题字”、“回忆·纪念”、“研究·探讨”。第一部分有彭冲、赵朴初、赵少昂、关山月、费成武以及日本井上靖、青山杉雨等的亲笔题字。井上靖题写的“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青山杉雨题写的“钦风”尤为令人印象深刻。第二部分的文章多出自傅抱石的生前好友、亲人和学生之手,罗时慧及子女、常书鸿、宋振庭、张安治、亚明、秦宣夫、杨建侯、张文俊、喻继高、赵清阁、王廷芳、香港唐遵之、日本西园寺公一、平山郁夫、米泽嘉圃、盐出英雄、金原卓郎等。第三部分文章多出于研究者及知情者之手,有黄苗子、刘汝醴、宋文治、徐天敏、吴俊发、沈左尧、萧平,日本吉村贞司、小林斗庵,台湾何怀硕等。

    在编辑这些文稿的过程中,倾盆大雨似的一下子让我读到那么多回忆和评论傅抱石的文章,充满新鲜感、亲切感。其中,尤为令我震撼的是国外和港台人士对傅抱石的评价竟然高于国内当时对他的评价。以致于我在那之后不久便写出了论文《傅抱石艺术的世界影响》。这篇文章被傅二石收入了1988年朝华出版社出版的《傅抱石画选》。

    真正美好的艺术是超越国界的。傅抱石的艺术不仅享誉海内,而且得到世界性的承认,值得深思的是往往比海内评价更高。日本学者小林斗庵认为:“傅抱石先生开创了近世中国画坛的一代新风”,“是五十年来中国画苑之最突出的名家”。日本盐出英雄更称之为“创独特画风,终登近代中国画坛最高峰”。台湾画家何怀硕说:“论山水画之气势逼人,元气淋漓,而戛戛独造,可说无过傅抱石者。”一位法国友人赞叹:“他的水墨山水,天衣无缝,真是比法国的印象派还要印象派!”香港画家赵少昂题道:“先生之作,享誉于世界艺海同钦。”另一位旅英画家费成武更直截了当地说:“先生之画艺为中国文化之精华,诚二十世纪国际画坛之大师。”

    傅抱石的艺术走出国界,是以他强烈的创造性、独特的民族性和鲜明的时代感而迈向世界的。

   日本当代名画家平山郁夫曾感慨地说:“傅先生的大作奔放的画面,诗情洋溢;独特的风格,即使远远望去,也能立即看出那是傅先生的作品——使人感到一种微妙的潜在的东西。”的确,傅抱石以哲人般的深邃目光,探索当代的宇宙感,从而发现了新的美和新的表现手法,他用中国特有的水墨画形式,创造性地挥写出大自然生命力的律动。

    观赏他的山水画,人们首先感受到的不是具体的物象,而是那种叱咤风云、气吞山河的力度美。近观之,横涂竖抹的线、点、团、块;远视之,却又成了迷离扑朔的山石、树木、烟云,“不似之似”的绝妙境界!

     如果说,大写意式的人物画由宋代石恪、梁楷至清代黄慎而臻于成熟,大写意式的花鸟画由明代徐渭、陈淳至近代齐白石而愈趋完美,那么大写意式的山水画则由宋代米芾、米友仁至傅抱石而抵达佳境。日本画坛前辈盐出英雄就认为傅抱石“潜研历史与历代名作,遂创独特画风”。台湾何怀硕则强调他“吞吐古今,睥睨中外,吸取中外传统中最上乘的精华,消化吸收,重新创建,自成一家”。均不无道理。

    诚然,在傅抱石的山水画中,仿佛山动、水动、云动、树动、笔动、心动……一切都处于永恒不息的运动之中,犹如龙蛇飞舞。这是宇宙的精神、自然的生命,给予画家的启示和感受,因而使他的创作成为有别于古人的“异花”。难怪海外有人说他是在宇宙的熔炉里冶炼出来的“怪杰”。

下一页
本文共 6 页,第  [1]  [2]  [3]  [4]  [5]  [6]  页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广告刊登合作伙伴免责声明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帮助HELP
版权所有 国家美术网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服务热线:15901158261
Copyright · 2005-2007 www.gjms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28452号

友情链接
  • 老虎机上分器
  • 游戏机上分器
  • 老虎机
  • 老虎机破解器
  • 解码器
  • 汽车干扰器
  • 地磅遥控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定位器
  • 老虎机上分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定位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遥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