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画行情回暖
在2007年11月北京嘉德秋拍上,一件明仇英《赤壁图》以7952万元的高价创出了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标志着中国绘画作品的拍卖成交价首次超过1000万美元级别,瞬时成为市场焦点。无独有偶,在年底的香港佳士得秋拍上,明董其昌《书画小册》也拍出了4848.75万港币的高价。这都标志着古书画在历经前两年的阶段低迷后再度受人关注,特别是宫藏古书画精品受到买家的格外青睐。
中国书画在“非典”后曾有过一段时间的火爆,但近两年由于受伪作困扰及当代艺术行情快速崛起引发的资金分流,一直处于调整中,古书画也不例外。但在2007年,古书画开始慢慢升温。在刚结束的中贸圣佳秋拍中,古书画专场成交1.15亿元,成交率81%,其中钱维城《花卉册八开》896万元,蓝瑛《仿大痴山水卷》728万元,可谓成交不俗。种种迹象表明,古书画行情在经过前期的调整后开始转强,尽管远不似当初的火爆,但毕竟正在慢慢走出低谷。
《赤壁图》天价表明,古书画名家精品的收藏投资价值正日益凸显,有实力有眼光的藏家已开始介入。市场并不畏惧高价,市场缺少的是真正的古书画精品,面对难得一见的古代名家真迹,藏家也会千金一掷。由于远离了市场炒作,所以2007年古书画行情的回暖是一种理性的升温,是一种真正的价值回归。2008年,古书画名家精品将会继续稳步走强,毕竟古书画是一种稀缺资源,它的珍稀性决定了其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当代艺术有可能会继续火爆亢奋下去,但由于过分依赖海外背景和资金,海外行情的涨跌对国内影响较大,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增大,风险不容小视。
当代艺术将继续冲高
当代艺术继续保持了强势上涨的局面,尤其是张晓刚、岳敏君、方力钧、曾梵志的作品屡破千万大关,带头领涨。2007年9月20日纽约苏富比拍出的两件张晓刚作品:一张《同志系列》的经典单人肖像,达到1880万元;另一张视觉另类的《创世篇—一个共和国的诞生》更是推高到2300万元才罢休。张晓刚继续稳座“天王”宝座,难以撼动。10月13日,伦敦菲利浦斯拍卖行推出曾梵志的4件早期作品,全部拍出。其中1992年创作的《协和医院》三联画中的第二幅以4116万元夺得全场头魁,创艺术品拍卖纪录新高。年底蔡国强的《APEC景观焰火14幅草图》在香港佳士得更以7424.75万港币再创中国当代艺术拍卖天价,当代艺术飙升既令人兴奋同时也让人担忧,“泡沫”论与质疑声不断。
虽然中国当代艺术的高价大多是在海外创造的,在国内成交的尚不及三分之一,但却强力拉动了国内当代艺术品价格,导致许多画作在短短几年内上涨了几十倍,如2003年187万元成交的陈丹青《西藏组画》之〈牧羊人〉今秋在匡时国际又以3584万拍出,4年上涨了19倍!市场风险快速累积,不少业内人士担心油画继续“高烧”下去会步前几年书画炒作后下跌的后尘,也并非没有道理。艺术品毕竟不是股票,资金推动型的上涨势必带来较大的波动,当代艺术的投机性正在引起人们的警惕,虽然没有泡沫的市场是不存在的,但过多的泡沫将会给市场和藏家造成伤害,提倡理性投资远离泡沫对当代艺术日显突出。
展望2008年,当代艺术有可能会继续火爆亢奋下去,但由于过分依赖海外背景和资金,海外行情的涨跌对国内影响较大,市场的不确定性将增大,风险不容小视。选择二、三线中低位画家,回避价值高估画家,不失为藏家投资者的上佳选择。
艺术品理财将经过一年的试水后,2008年会日趋成熟,定位更加准确。
艺术品投资理财将成热点
尽管近年艺术品市场一热再热,但却一直缺乏银行、保险业的正式介入,艺术品金融化在中国尚属空白。2007年6月18日,民生银行推出了一个名为“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产品——中国当代书画板块”的理财项目,在国内银行业首开艺术品投资理财服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民生银行向外透露,非凡理财“艺术品投资计划1号”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投资期限2年,预期年收益率为0%-18%,在投资门槛上突破了以往理财产品5万元起步的惯例,最低投资金额必须达到100万元,并且要以100万元的整数倍递增,属于标准的高端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将按照科学比例投资于中国传统书画和中国当代书画作品,并在其《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中分别对产品设计理念、投资市场分析、产品风险和特点等四方面进行了详细剖析。据悉,民生银行早在2006年12月就已经尝试将人民币理财的产品与艺术品投资结合起来,并进行了内部操盘预演,对开展艺术品金融理财充满信心。
在民生银行宣布进军艺术品理财后,外界传来不少质疑。针对如何规避投资风险,投资收益如何保证,投资顾问是否专业等,市场也投来了怀疑的目光。但不管怎样,民生银行跨入艺术品市场毕竟是一大利好,无疑将为市场注入更多的资金。2007年底,民生银行宣布正式接管炎黄艺术馆,将通过持续的资金投入,把炎黄艺术馆打造成一流的公益性美术馆,在艺术领域方面进行较大的公益性投入。虽然民生银行迄今尚未公布该行“艺术品理财1号”产品的收益与进展如何,但我们完全可以预期,艺术品理财将经过一年的试水后,2008年会日趋成熟,定位更加准确,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端客户。
2008年瓷器市场要想彻底好转,恐怕难度不小。
瓷器低位徘徊,局面仍难改观。
2007年国内瓷器市场总体波澜不惊,市场人气相对低迷,缺乏引人瞩目的亮点。作为曾经与书画、油画一起三足鼎立的瓷器工艺品,如今已远远抛在后面,扮演着尴尬的角色。
仅以刚结束的秋拍为例,瓷器专场成交在两三千万元的居多,华辰的瓷器成交率为32%,荣宝为62%,保利为44%,匡时为71%。全年单件拍价超过500万元以上的凤毛麟角,仅中贸圣佳的清乾隆《青花云龙纹葫芦瓶》以1008万元成交,匡时清雍正粉青釉六棱撇口尊649.6万元等。与苏富比、佳士得屡出上千万元瓷器相比,国内瓷器多年来一直缺乏重器,高价屈指可数,全年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仅有北京翰海春拍的清乾隆粉彩霁蓝描金花卉大瓶(2408万元)和中国嘉德春拍的清代雍正绿地粉彩描金镂空花卉纹香炉(2643万元)两件高成交瓷器,算是给瓷市招来些许目光。
目前瓷器市场总体成交率低、人气低、价位低,短时间难有大的起色。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收藏热点不断变化更新,一些藏家相继转向油画、佛像、文房等新热点,分流了资金;一方面精品难现,中低档瓷器居多,难以吸引有实力大买家光顾,多种原因造就了当前瓷器市场的平淡,2008年瓷器市场要想彻底好转,恐怕难度不小。
随着投资者的不断认同,2008年国内文房、玉器、佛像、印章将越来越受到藏家关注。
文房、玉器、印章将成市场新宠
近两年来国内收藏热点开始向传统回归,文房、佛像、玉器、印章等逐渐由冷转热。随着藏界对文房、佛像、玉器、印章需求的不断加大,收藏爱好者越来越多,市场行情呈逐步升温之势,一些有眼光的拍卖公司相继推出了有特色的专场。
今年国内南北均有动作,7月西泠春拍推出了“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成交率高达98%,成交额1832.38万元,掀起国内文房市场的小高潮。刚结束的11月中国嘉德秋拍又设“文房清韵——清代砚墨笔印专场”,自清乾隆时期直至近代名家的砚墨笔印文房类精品共111件,成交率高达89%,成交额1460.36万元。其中一套“清乾隆御制西湖十景集锦色墨(十锭),估价40-60万元,经多轮叫价以448万元创出古墨拍卖天价,令人称叹。匡时春拍的“中国书法篆刻专场”、“齐白石书画篆刻专场”也成交不俗,其中一枚齐白石刻六面印拍出了132万元的高价。中贸圣佳和匡时秋拍的“古代玉器专场”也成交不俗,匡时秋拍的“藏风梵韵——古代佛像艺术品”专场更是突破亿元成交大关。
随着投资者的不断认同,2008年国内文房、玉器、佛像、印章将越来越受到藏家关注。由于历史积淀深厚,价位相对较低,没经过市场炒作,未来这类板块上涨空间较大,投资价值可观。相信经过今年的预热,2008年文房、玉器、印章将会再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