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富比拍卖行中国艺术品专场负责人林嘉如:
中国当代艺术品还有很大升值空间
全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国际拍卖公司苏富比,极为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林嘉如在苏富比已经有9年时间,是中国艺术品专场的负责人。记者昨日就中国当代艺术目前在全球的火热状况林嘉如进行了专访。
主要能接受的作品是绘画
《文化广场》:苏富比何时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关注重点在哪些方面?
林嘉如:苏富比是全世界第一家设有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的拍卖公司。当初设中国当代艺术品专场,我们也是通过长时间观察才下定决心。我们觉得2004年是一个很适合的时间,因为当时亚洲经济开始蓬勃发展并进入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当代艺术品专场,绘画作品拍卖是很重要的方面,同时也拍卖雕塑、摄影等。艺术家的涵盖面也很广,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张晓刚、王广义、岳敏君这些艺术家,以及现在以卡通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艺术家。
《文化广场》:拍卖时哪些艺术家较受欢迎?
林嘉如:亚洲市场是一个比较新兴的市场,大部分收藏家的资历并不是很长,他们主要能接受的作品还是绘画。目前,像张晓刚、王广义等一批艺术家在市场上较受欢迎,因为他们在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有着很明确的角色定位,创作也比较具有历史意义。
市场还有成长空间
《文化广场》:目前拍卖价格最高的拍品是什么?
林嘉如:我们一年有四场,两场在纽约,两场在香港。一年拍出的作品加起来大概有1000张作品,一年下来大概8到9亿港元。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品拍出的世界纪录是由苏富比在伦敦拍出的岳敏君的《教皇》,拍出了3000万港元。
《文化广场》:中国当代艺术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热度能否维持?
林嘉如:现在的国际买家对于中国的未来有一定的期许,他们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在亚洲会茁壮成长,这些艺术品会有一个很大的升值空间。现在所有人都在说市场很热,其实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看,这个市场还会有成长的空间,以前的作品太便宜了,如岳敏君的作品以前拍卖时只有一两千美金,这样的价格对于外国人来说是非常低廉的。随着亚洲经济的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日渐蓬勃,我觉得,只要亚洲的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就会继续加热。
从历史定位来说物有所值
《文化广场》:拍出的高价艺术品物有所值吗?
林嘉如:拍品是否物有所值,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艺术品有一个特点就是作品的稀少性和特殊性,每一件艺术品都是单一的,具有不可取代性,到底值不值在于买家个人。我刚提到的张晓刚、王广义等艺术家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都扮演着一定角色,他们参与和记录了中国当代艺术史,具有明显的历史定位,就这个而言是物有所值的。
《文化广场》:中国当代艺术品在进入市场的过程中面临哪些问题?
林嘉如: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很多艺术家自己就是销售者。就这点来说,现在的市场比较混乱。在西方艺术市场的体制里面,艺术家所扮演的角色当中,并不包括销售,艺术家的角色应该在较纯粹的创作部分,而销售部分则交给他们的画廊经纪人。还有就是作品的创作水平参差不齐。现在市场蓬勃了,对于艺术创作的心态有了改变,在创作时带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这样会导致作品的商业色彩越来越浓,而艺术价值则下降,我希望艺术家专注于创作而不要老是拘泥于市场。(作者:姚正华 刘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