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琴怀古绝句十首  
妙玉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 
芦雪庵争联即景诗 
世难容  
乐中悲  
分骨肉  
恨无常  
《红楼梦》人物分析:正邪两赋贾雨村
元春、凤姐之死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吗?
红楼梦的艺术成就
《红楼梦》的艺术特色
红楼人物之---史湘云
红楼人物之--李纨
红楼人物之---贾探春  
 
当前位置: 国家美术网 > 红楼艺苑 > 红楼文化 > 正文
《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总结
更新时间:2009年06月18日    来源:国家美术网

    无论是红学家还是普通读者,一般都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化的总结。按照我们的理解,这有两个方面。  
 
    首先,《红楼梦》广泛接受了中华民族的文学、文化传统,几乎包括了此前中国传统的文艺、哲学、宗教等等基本内容。在大传统(精英文化)的层次上,中国古典文艺的各种形式、各种风格,在这里都得到了运用,其中《西厢记》、《牡丹亭》这些优秀的作品对它的思想影响更为明显,而《金瓶梅》等明清世情小说在题材和描写手法上对它的影响更为具体。同时,儒、佛、道等哲学、宗教思想也都在其中有自觉反映,作者既试图表现依靠这些传统的思想来解决人生问题的努力,也展示了这种努力的必然失败,因此从总体结构到人物设置、情节安排、表现手法,乃至诗词歌赋等细枝末节,无不贯穿着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和独特认识。在小传统(通俗文化)的层次上,《红楼梦》在描绘社会生活长卷并揭示其深刻矛盾的同时,也展示了绚丽多彩的中国民间世俗文化,举凡衣饰、饮食、居处、礼仪、风俗、娱乐等等,无不融会贯通,编织成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特别是作者鬼斧神工般地创造出一个大观园,将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一切最美好的东西荟萃其中,构筑出一个美伦美奂的人间天堂。 

二、《红楼梦》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作了深刻批判  

  《红楼梦》又对中国文化的许多方面作了深刻批判。生活在传统中国的最后一个盛世,曹雪芹却在全书中表达了浓厚的“末世”意识。清嘉庆年间的二知道人即已指出:“太史公纪三十世家,曹雪芹只纪一世家”,“然雪芹一世家,能包括百千世家。”曹雪芹从贾家的衰败中总结出荣华富贵的虚幻无常,客观上具有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理想行将解体的象征意义。在此背景下,小说又明确否定了儒家与道家的人生观念。贾宝玉对历来认为天经地义的价值观念进行重估,嘲讽了、否弃了各种崇高神圣的传统价值观念,他与林黛玉的爱情包含着对社会性、规范性的礼教的反抗性意义。他们在遭遇人生痛苦时又都不像老庄那样游世超脱,贾宝玉却为每一个姐妹的出嫁或死亡而痛不欲生,林黛玉甚至对花开花落也异常敏感,所以他们又都谈不上是经虚涉旷、啸傲烟霞的道学超越。他们既不愿在儒家系统中寻找生命价值的实现,也无意在道家的逍遥境界中找到寄托。贾宝玉最后舍弃红尘,林黛玉因爱而死,他们客观上宣告了君临一个泱泱大国数千年的传统文化理想至此已不再能收拾人心世道,而他们的悲剧结局,也突破了中国传统文艺的审美原则。至于小说中比比皆是的对贵族之家的腐朽生活的描绘,对官场黑暗的揭露等等,更具有自觉的社会文化批判的意义。 
 
    《红楼梦》就是在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批判民族腐朽文化的基础上所进行的巨大的文学创造,以至于当代作家王蒙发出这样的浩叹:“你会觉得,不可能是任何个人写出了《红楼梦》”,“是那冥冥中的伟大写了《红楼梦》,借曹雪芹之手写出了它”。这不但是《红楼梦》远远高于同期和以往作品的最重要的标志,也是它具有无限生命力和永恒魅力的根本所在。 

三、 推荐文本  

   宝玉悟禅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制灯迷贾政悲谶语  

   情语芳心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元宵祭祖   
第五十三回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湘云醉眠   
第六十二回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群芳夜宴   
第六十三回 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 

四、 资料链接  

1、王国维论《红楼梦》对中国乐天精神的反叛  

   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着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难矣。若《牡丹亭》之返魂,《长生殿》之重圆,其最着之一例也。《西厢记》之以惊梦终也,未成之作也,此书若成,吾乌知其不为《续西厢》之浅陋也?有《水浒传》矣,曷为而又有《荡寇志》?有《桃花扇》矣,曷为而又有《南桃花扇》?有《红楼梦》矣,彼《红楼复梦》《补红楼梦》《续红楼梦》者曷为而作也?又曷为而有反对《红楼梦》之《儿女英雄传》?故吾国之文学中,其具厌世解脱之精神者仅有《桃花扇》与《红楼梦》耳。而《桃花扇》之解脱,非真解脱也。沧桑之变,目击之而身历之,不能自悟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且以历数千里冒不测之险投缧绁之中所索女子才得一面,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自非三尺童子,其谁信之哉?故《桃花扇》之解脱,他律的也;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且《桃花扇》之作者,但借侯李之事以写故国之戚,而非以描写人生为事,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彼《南桃花扇》、《红楼复梦》等,正代表吾国人乐天之精神者也。 

   《红楼梦》一书,与一切喜剧相反,彻头彻尾之悲剧也。其大宗旨如上章所述,读者既知之矣。除主人公不计外,凡此书中之人,有与生活之欲相关系者,无不与苦痛相终始。以视宝琴、岫烟、李纹、李绮等,若藐姑射神人,乎不可及矣,夫此数人者,曷尝无生活之欲,曷尝无苦痛,而书中既不及写其生活之欲,则其苦痛自不得而写之,足以见二者如骖之靳,而永远的正义无往不逞其权力也。又吾国之文学,以挟乐天的精神故,故往往说诗歌的正义,善人必令其终,而恶人必离其罚,此亦吾国戏剧小说之特质也。《红楼梦》则不然。赵姨、凤姊之死,非鬼神之罚彼良心,自己之苦痛也。若李纨之受封,彼于《红楼梦》十四曲中固已明说之曰:  

  [晚韶华]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那韶华去之何迅,再休提绣帐鸳衾。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昏惨惨黄泉路近。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第五回)  
此足以知其非诗歌的正义,而既有世界人生以上,无非永远的正义之所统辖也,故曰《红搂梦》一书,彻头彻尾的悲剧也。 

2、俞平伯论《红楼梦》敢于得罪读者  

   《红楼梦》底不落窠臼,和得罪读者是二而一的;因为窠臼是习俗所业道的,你既打破他,读者自然地就不乐意了。譬如社会上都喜欢大小团圆,于是千篇一律的发为文章,这就是窠臼;你偏要描写一段严重的悲剧,弄到不欢而散,就是打破窠臼,也就是开罪读者。所以《红楼梦》在我们文艺界中很有革命的精神。他所以能有这样的精神,却不定是有意兴社会挑战,是由于凭依事实,出于势之不得不然,因为窠臼并非事实所有,事实是千变万化,那里有一个固定的型式呢?既要落入窠臼,就必须要颠倒事实,但他却非要按迹寻踪实录其事不可,那么得罪人又何可免的。我以为《红楼梦》作者底第一大本领,只是肯说老实话,只是做一面公平的镜子。这个看去如何容易,却实在是真真的难能。看去如何平淡,《红楼梦》却成为我们中国过去文艺界中第一部奇书。我因此有一种普通的感想,觉得社会上目为激烈的都是些老实人,和平派都是些大滑头啊。 

3、胡适论《红楼梦》的文学局限  

   我曾仔细评量《红楼梦》前八十回里的诗、词、曲子,以及书中表现的思想与文学技术;我也曾评量曹雪芹往来的朋友——如宗室敦诚、敦敏等人——的诗文所表现的思想与文学技术。我平心静气的看法是:雪芹是个有天才而没有机会得着修养训练的文人,——他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往来朋友、中国文学的背景等等,都没有能够给他一个可以得着文学的修养训练的机会,更没有能够给他一点思考或发展思想的机会。(前函讥评的“破落户的旧王孙”的诗,正是曹雪芹的社会背景与文学背景。)在那个贫乏的思想前景里,《红楼梦》的见解当然不会高明到那儿去,《红楼梦》的文学造诣当然也不会高明到那儿去。  

   试看第二回里冷子兴嘴里说的宝玉和贾雨村说的甄宝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静的,比那瑞兽珍禽奇花异草更觉希罕尊贵呢。”《红楼梦》作者的最高明见解也不过如此。更试读同一回里贾雨村“罕(悍)然厉色”的长篇高论,更可以评量作者的思想境界不过如此。  

   我说,《红楼梦》在思想见地上比不上《儒林外史》在文学技术上比不上《海上花》(韩子云),也比不上《儒林外史》,——也可以说还比不上《老残游记》。 

4、胡适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价值  

   我们平心而论,高鹗补的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他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的遭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有精彩的小品文学,最可注意的是这些人都写作悲剧的下场。还有那最重要的“木石前盟”一件公案,高鹗居然忍心害理的教黛玉病死,教宝玉出家,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打破中国小说的团圆迷信。这一点悲剧的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我们试看高鹗以后,那许多《读红楼梦》和《补红楼梦》的人,那一人不是想把黛玉、晴雯培养都从棺材里扶出来,重新配给宝玉?那一个不是想做一部“团圆”的《红楼梦》的?我们这样退一步想,就不能不佩服高鹗的祉本了。我们不但佩服,还应该感谢他,因为他这部悲剧的补本,靠着那个“鼓担”的神话,居然打倒了后来无数的团圆《红楼梦》居然替中国文学保存了一部有悲剧下场的小说!  

5、蒋和森论林黛玉与民族文学  

   我们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特别是优秀的中国古典诗歌,把风神灵秀的林黛玉塑造得更加美丽了。这就使得她的一言一动、多愁善感之中,发散着一种美人香草的韵味和清气逼人的风格。当她翱翔在那种诗情荡漾的生活中时,我们就会看到,好像有谁把她从生活中的灰暗、琐屑、烦扰里拯救出来,而变得襟怀洒落、鲜活流动起来。  

6、夏志清:论曹雪芹超越于前辈  

   《西厢记》和《牡丹亭》都为剧中的情节安排了幸福的结局,就这方面而言,曹雪芹将具有相同社会地位,同样富于浪漫色彩的情投意合的男、女主人公置于悲惨的绝境,这或许可以说是旨在真实,比之他的前辈更进了一步,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哲理意义。在《牡丹亭》里,爱情无惧于死亡,幻梦成了两情相系列化的先导。在《红楼梦》里,情侣们也做了许多梦,但这些幻梦常常变成了可怕的梦魇。  



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美术圈光明网艺术在线网今日艺术网中国画品网新华网-书画频道雕塑在线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广告刊登合作伙伴免责声明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帮助HELP
版权所有 国家美术网 www.gjmsw.com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服务热线:010-51906505
Copyright · 2005-2007 www.gjms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28452号
友情链接
  • 老虎机上分器
  • 游戏机上分器
  • 老虎机
  • 老虎机破解器
  • 解码器
  • 汽车干扰器
  • 地磅遥控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定位器
  • 老虎机上分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定位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遥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