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活动信息: 全国美术考级   培训基地公告(四)   星耀中华--爱心书画家正在创作之   严正声明   第九届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获奖名  
  当前位置:国家美术网 >> 新闻中心 >> 新视角 >> 正文
春天里的记忆:有感于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暨纪念蒋兆和诞辰105周年之际
更新时间:2009年05月04日    来源:国家美术网


  蒋兆和那心中理想的世界是明媚的。他多么渴望世界没有战争。他没有想到,这幅《流民图》,在中国绝无仅有。在世界绝无仅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是惟一直面表现战争难民的巨作。兆和没有想到,以《流民图》为标志,1943年的中国水墨人物画走上了巅峰。

    斗转星移,天经百劫云飞散,换了人间。一个时代转瞬而过,华夏江山历尽风涛,已是艳阳高照春满园。

   蒋兆和笔下再也不必《与阿Q造像》批判社会的病态;再也不见《盲人》心底那无尽的黑暗。他只希望《小孩与鸽》把永远的和平呼唤。

   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蒋兆和的画变了。而更大的变化正像蒋兆和自己所坚信的,中国水墨技法不仅能真实地表现现代人物,而且,他的成就绝不是偶然也不会是个例。在他从教的五十年间,已是桃李芬芳,更多的艺术家走上了“为人生而艺术”的创作道路。蒋兆和与他们一起并肩前行了。

   时代造就不朽的艺术。蒋兆和把美好的心愿寄托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画作当中。方增先抱着同样的感悟,画出了《粒粒皆辛苦》。蒋兆和的《领导土地证》,反映亿万农民翻身后的喜悦。杨之光的《这一辈子头一回》,则是人民当家做主的见证。

   如果说《流民图》人物的眼里饱含屈辱,让你潸然泪下,那么,王胜烈的传世之作《八女投江》,把女战士渴求自由、尊严、和平的眼神展示得是淋漓尽致。

   如果说《流民图》鉴宋代郑侠长卷之散点透视,赋予了节奏和形式感,他的张力足以让观者震撼,那么,周思聪与卢沉创作于七十年代描写日本侵略者奴役中国劳工的《矿工图》组画,在扭曲的身影与浓墨重压之间折射出的凌辱,实在令人身心震颤。

    时代造就鲜活的艺术。李斛和他的《关汉卿》出现了、黄胄和他的《洪荒风雪》出现了、刘文西和他的《祖孙四代》出现了,为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推波助澜。一代又一代精英出现了,马振声的《陆游》、杨力舟的《太行丰碑》、刘大为的《晚风》、冯远的《都市系列》、刘国辉的《民工潮》;何家英的《十九秋》、袁武的《抗战组画》、蔡玉水的《南京大屠杀》……现代水墨人物画这“根生命的树子”,在艺术的园地里已是层林尽染,蔚然成风,一个充满希望、新生与光明的春天终于来临了。

    春天真的来了,表现中国改革开放特征的创作高潮来临了。蒋兆和艺术精神的追随者们以他们辛勤的实践,真切、直接、广泛地描绘身边的人生百态。表现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现代之间的存在关系。努力展现人性的真实与百姓的真情实感。2007年4月,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长、蒋兆和的研究生马振声与理论家刘曦林共同提议为弘扬蒋兆和艺术精神,举办“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2009年4月3日,在蒋兆和诞辰105周年之际,在建国即将60年之时,中国美术界首次将“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作为专项画种,首次将“民生”作为专题的画展在中国美术馆拉开了帷幕。76名老中青画家创作的78幅作品与《流民图》一同隆重展出。

    而今的《流民图》,作为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在这一天显得格外庄严。那暗黄色的高丽纸上发霉的斑点、那残缺的痕迹与画面上坍塌的残墙,还在诉说着70多年前那段悲惨的岁月……我们站在流民身旁,我们站在大卷身旁,静静地看,静静地听,静静地想……“我因为从这个时代的洪流,冲进了人们心房中的苦难,让我感觉到人生的悲哀,又让我兴奋到这个时代的伟大,一切的一切,使我不能忽视这个时代的造就,更不能抛弃时代给与大众的创伤……[9]”蒋兆和这样说,这样做,他的后生们也以此精神,思索着,努力着……美术馆展厅里人头攒动,观众在画家们的作品前交流、评论、思考着……几位白发老人在作品《永远和你在一起》前流泪了,作者毕建勋流泪了“滚滚红尘,芸芸众生,生有何欢?死亦何苦?最好的艺术是那种表达爱的艺术。在人的肉身生活中,真正的爱,一点,都会令生命坚强,让灵魂充满尊严。”真正的爱,蒋兆和的画为之呼唤了一生。即便是《囚徒》,即便是《卖子》,表现出的依然是深切的爱。李延生的《黑牛》、苗再新的《矿工》、和陈伟健的《采煤着》,都注重对眼神的刻画。从年轻矿工那厚朴、坚韧的神态中引发我们对劳动者深情的爱。劳动者是神圣的,在刘大为的《城市的缔造者》、孙戈的《嘻唰唰》、王宁的《父亲的岗位》中看到劳动的喜悦与艰辛,表现出劳动者的可贵与可爱。在中国的劳动者当中,大部分是可爱的农民。蒋兆和在他的创作中很大一部分是表现勤劳的农民。马振声写意出三个朴实老农,眼神里充满着对生活的自信。淡淡的笔墨恰到好处地控制了画面的全局,犹如阵阵温润的春雨拂面而来,自然地融入在人物与环境之中,浸透着雾蜀山间那潮湿的空气,就像听到了三位老农的方言,备感亲切。他画后深有心得地说:“画家要具备洞察人物心灵世界的慧眼,识其心,捕捉其神,再概括其形。形可力取,神必妙得。”孔紫在她的三屏画《搭伴》中,笔笔苍劲,寄予了无限深情,也可谓形神兼得。在她的画中,诠释着关注人自身生存状态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而卢平的《盼》在细腻地刻画中,牵动了观者的心,引起对弱势群体的强烈关注。蒋兆和的许多作品,总是抓住瞬间的动作表现出寓意深远的主题,其人道的力量感动了一个世纪的人们!王杨在《慈母》中把自己对姥姥的厚爱用老道的墨线为我们勾画出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普世美德。而刘大业的《家》,在两个老伴再平常不过的表情中让人们百般回味,中国老百姓老实、忠厚一生的那般可爱,那份纯真。蒋兆和的入室弟子纪清远在《黄土高坡》里,抓住的是老羊官紧嘬着烟嘴时刹那间若有所思的神态,象征主人公对未来的企盼。正像他自己所言“画家的感情寄托在自然物象上,无论写实、浪漫、象征,只要是真情实感,一定会与欣赏者的心灵沟通。艺术脱离了人的需要,则毫无存在的价值。”蒋兆和在他的晚年曾对学生说:“不在变形不变形,不论怎么变,只要是美的。”他还说:“不要像我”。他深知,艺术的死亡,在于模仿。艺术的活力,在于真。真心、真情、真意,意到笔端,笔笔相生。生,自然是既具时代特征又极具个性的新。蒋兆和的传人们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彼此互相观摩切磋着,在《流民图》前久久琢磨,面对大家风范,思考着如何能像蒋兆和那样将酣畅自然的笔墨力入纸端,融于人物的精神当中。时代在变,观者在变,技法也在变。积极倡导现代水墨人物画多元化发展,是21世纪的水墨人物画继承蒋兆和精神的最好写照。在这次大展中我们欣喜地看到有不少勇于探索的新锐力量,他们的作品气韵不凡、风姿多致,在场景配合及众多人物组合的气氛中加之单点透视或强调韵律感;或打破时空概念借鉴构成形式;或以水墨、色彩的点、染等多重表现力以不同的风格幻化出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同是蒋兆和入室弟子的王明明在《夕阳归》中,让温暖的夕阳烘托出劳动者发自内心的幸福感,色彩带有明显的印象派倾向。史国良的《拉近距离》组画则是重彩与水墨的绝好演绎。大昭寺的辉煌与精巧地水墨渲染,表现出建筑光影下呈现出的质感,映衬着藏汉之间浓酒般的友情。当然,还有田黎明、南海岩、纪韫喆、杨伟涛等等。今天的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园地里已是春光正艳,百花齐放。
蒋兆和在上个世纪的一个春天里诞生,105年后又在春天里获得新生。伟大时代正赋予他的后生们,以强烈的使命“为人生而艺术”,超越前人。
                                 2009年4月14日肖和 
  
[1] 引自《蒋兆和论艺术》我与《流民图》。蒋兆和口述。
[2] 引自蒋兆和自画像(1938年作)题识
 
[3]引自1940年版《蒋兆和画册》自序
 
[4]引自《蒋兆和论艺术》119页
 
[5] 引自1940年版《蒋兆和画册》自序
[6]引自1940年版《蒋兆和画册》自序
[7]引自1940年版《蒋兆和画册》自序
[8] 引自1946年3月《上海图画新闻》蒋兆和:《后流民图作者自序于胜利之日》
[9]引自1948年版《蒋兆和画册》自序二

上一页
本文共 2 页,第  [1]  [2]  页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广告刊登合作伙伴免责声明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帮助HELP
版权所有 国家美术网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服务热线:15901158261
Copyright · 2005-2007 www.gjms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28452号

友情链接
  • 老虎机上分器
  • 游戏机上分器
  • 老虎机
  • 老虎机破解器
  • 解码器
  • 汽车干扰器
  • 地磅遥控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定位器
  • 老虎机上分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定位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遥控器
  • 老虎机遥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