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寻踪者——陈思源作品展 |
作者: 文章来源:国家美术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4-6-27 18:21:2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 |
|
展览名称:寻踪者—陈思源作品展 展览城市:北京 策 展 人:杨大伟 学术主持:孙磊 王艾 开幕时间:2014年7月5日16:30 展览时间:2014年7月5日—2014年7月31日 展览地点:绘通当代画廊七棵树总部(北京市朝阳区东坝乡七棵树创意园C1-5) 主办单位:北京绘通当代艺术有限公司 美联绘通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绘通当代画廊 提出与解决个人的问题正是参与整个历史和社会的进程,正是艺术的内在动力,作为经历过85美术新潮冲击的艺术家陈思源,在长达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中,使他有能力不断审视自己的绘画,重新审定自己的身份,重新确立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重新看待自己精神位置的处境。此次《寻踪者—陈思源作品展》,我们能够看到一种规避样式主义的努力,自发地在表现性的语言中游荡,徘徊,模糊化,是为了寻找隐约闪现的光环与踪迹。纵观陈思源所有系列的作品,除了惊诧于强烈的风格辨识之外,向内部移动的空间也让人感到生命自由节奏的重要性。而这一切,均是艺术家内心敏感触须的反影,这些反影,是作为艺术家的“我”给自己制造可以参与寻踪的镜像。 此次,绘通当代画廊举办《寻踪者—陈思源作品展》,策展人为画家兼批评家杨大伟,学术主持邀请二位同是诗人、批评家、艺术家三重身份的孙磊和王艾。展览共展出陈思源2012年至2014年期间的创作作品,是此前创作“内象”系列之后的以“寻踪”为线索的整体风格展示。 可以说,现代主义以来,绘画最伟大的发现是抽象主义革命,然而抽象主义作为精神遗产最动人也最困惑的问题是——就像安托瓦纳·贡巴尼翁所说:“如何知道何时结束?”对艺术家陈思源来说,没有结束才是寻找谜团的真正开始,开始之后,便是一个没有终点的精神之途,就像画面中从此端至彼端满幅交织而成的破碎的网,没有开始与结束。而它的内部,则是对形象反复覆盖造成的虚空,这种沉浸于架空内容的表达,致使内容出现分裂,出现表达的歧义性与不确定性,是来自艺术家对“不可见物”深度寻找的结果。因此,陈思源是一个“寻踪者”,在揭示可能的物像或者形象时却产生颠覆的愿望,意愿还未出发,保持温暖的距离,便有掩埋这种意愿的冲动,对付这一过程的矛盾性实际上是通过抚平弯曲的情感弧面得以平衡。这就是为什么陈思源的画面看起来交叠纵横,在突兀中寻找至高的境地的原因。因此,寻找平衡,寻踪极限之境,在内部打开非自然的光、空间,通过时间的维度,是陈思源假定了一种抽象情境,演绎其中结构的冲突,淋漓尽致地表达特殊经验中四散奔逃的“象”,才是一个艺术家对他内在绝对真实追寻的惟一途径。 不难看出,陈思源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有匿名的愿望存在,这种深沉的愿望原本是为了迫切地抵达彼岸,然而最终被自我挽留在此地。此地即是远方,一如心灵之源实际是来自本我的这口深井,外化的所有景色都是幻象而已 ,从这个层面讲,陈思源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内置于语言方法,扩大绘画意识的端口,沿着聒噪喧嚣的时代寻踪。纵观陈思源所有系列的作品,除了惊诧于强烈的风格辨识之外,向内部移动的空间也让人感到生命自由节奏的重要性。而这一切,均是艺术家内心敏感触须的反影,这些反影,是作为艺术家的“我”给自己制造可以参与寻踪的镜像,无论是绿意盎然的景色还是面目全非的形象,全身心的投入保证一个纯粹的种子能蓬勃成长为一棵纵横交错的树,就像陈思源《有容》系列那样。 艺术简介 陈思源,原名陈学军,1967年生于山东潍坊,198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系,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山东工艺美院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及油画专业委员会委员。 “陈思源艺术工作室”位于北京朝阳区七棵树创意园,作品结集出版《陈思源作品集》(山东美术出版社)、《寻踪者》、《内象》、《寂景》作品及专访发表于《当代艺术》、《画廊》、《华夏美术》等杂志。陈思源作品艺术基金” 2014年由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发行。 个展 2014年 寻踪者﹣陈思源作品展,绘通当代画廊,北京 2014年 风·雅·颂﹣山东省艺术品基金首届名家作品展,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