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书法教育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思考
作者:  文章来源:国家美术网 作者:盛敦荣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3-4-22 15:59:1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

    [摘  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和内生动力。书法教育具有育人育德、文化认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文化创造价值的社会功能,开展书法教育,将大大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承力、传播力与影响力。加强书法教育,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书法教育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即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增强书法教育制度保障;与资源整合相结合,在创新活动载体中提升书法教育成效;与中国文化传播相结合,促进世界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认同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书法教育;文化强国;战略思考;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精髓和基石,在我国文化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普及、发展书法教育与文化强国战略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书法教育不但有利于加强青少年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认同,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可以促进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和软实力,进而形成中国建设文化强国的巨大推动力。
 
一、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和内生动力 

(一)文化强国建设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具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发展史,历史传统文化丰富而厚重。文化强国战略虽然是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但建设文化强国仅仅立足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与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尊重历史,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发掘和创造性的阐释。这是因为,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强国的价值资源,①建设文化强国,需要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同步推进。而中国民族精神就是传统优秀文化的典型反映,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培育、发展和积淀起来的,她有非常深厚绵长的历史底蕴。这种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不仅在过去的历史中产生积极的作用,而且在当代的文化发展中还具有强大的引领功能,形成促进民族文化认同、价值观念整合、构建精神家园的强大动力。这正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的那样:“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因此,《决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同样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报告中强调: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必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显然,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强国”战略中是具有基础性地位的。事实上,即使是在当前中国大力构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依然可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得到启迪、资源和支撑,进而形成更强的文化自觉意识和更高的文化自信理念,推动文化强国建设。②

    (二)文化强国建设需要以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作为内生动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③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两个方面要同时兼顾。甚至可以说,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当代社会发展形势下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现实体现。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提高文化软实力来增强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而文化的凝聚力就是衡量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尺度。有学者认为,文化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这种社会核心价值也蕴涵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建设文化强国的真正的内生动力。只有一个国家的国民形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荣誉感、责任感,才可能发自内心地、自愿地接受国家已形成的文化体系并努力地去推动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经之所以能够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创造如此灿烂的文化和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之所以能够敢于直面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与之展开激烈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并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实现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能实现的历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急剧转型时期,中国人民正面临着价值观念冲突、民族精神困乏、理性信价值失落、道德信念危机和行为方式失范等文化困境,在这种背景下,更需要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以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必须要把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内生动力,这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根本。   
   
 二、当代语境下中国书法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原因探析

   (一)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社会对书法教育重视不足

从当前国内的情况来看,书法教育处于一种比较尴尬和令人担忧的境地。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以及无纸化办公的推广,对书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严重压缩了书法的生存空间。这是因为技术化、网络化是当前社会办公和交流的主要手段,通过电脑和网络的运用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手写文字的空间严重被挤压,导致社会对书法的重视普遍不足。根据有关调查显示,在调查的人群中认为可以用电脑打字替代手写的人数达到70%以上,有23.3%的学生认为,在当前电脑普及的当今社会,手写比电脑麻烦得多,没有写字的必要。其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导致书法逐步被边缘化。在改革开放的过程,西方的一些主流思想随之传入我国,人们“功利化”和“急于求成”的思想有所增强,而书法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短期内难以获得显著的成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偏向于选择“急功近利”的行业,学习书法更多的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书法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难以获得有利的发展空间。其三,社会对书法人才需求量的下降导致书法教育难以开展。随着我国高校扩招政策的深入实施,社会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书法人才的社会需求量极为有限,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岗位,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如此一来,书法教育就难免被青少年排除在外,难以获得他们的“青睐”。

   (二)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导致书法教育被边缘化的重要因素

从本质上来看,当前的教育还是属于应试教育,通过高考成绩来选择大学进而决定受教育者的前途的问题在短期内仍然无法解决。也就是说,战胜中考、高考仍然是当前和短期内受教育者是实现理想就业的主要途径。而另一个事实是,教育主管部门考核评价学校的核心指标仍然是升学率、就业率,但在中考和高考的科目考试中并没有把书法教育纳入其中。与此同时,现在的青少年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观念的驱使下,希望儿女把精力集中在关键科目考试上,对书法等科目更多的是持不认同、不支持甚至是反对的态度。在学校的“重点选择”和家长的严格监督之下青少年对书法只能是“敬而远之”,甚至是“日渐逐远”,书法教育被边缘化也就成为了可能。
   (三)制度缺陷是制约书法教育普及和弱化书法教育效果的根源

其一,缺乏书法教育的评价、监督和检查机制。虽然近年来,社会对书法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所提高,教育部出台制定了诸如《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关于中小学加强写字教学的若干意见》及《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对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抓好学生的书写能力和书写规范,提高中小学教师掌握毛笔字、钢笔字、粉笔字的书写技能都有了明确的要求,但在现实中由于没有把书法教育纳入对学校的考核内容,也没有进行认真的检查和监督,导致了此项工作执行力不高,90%以上的中小学没有开设书法课,有的中小学虽设有书法课,但多数没有真正的书法教育课,学生写字的水平普遍较低,字迹潦草、错别字多、忘字的现象十分普遍。其二,书法专业教师严重匮乏,很多学校的书法教育老师都是由中文或者美术老师来担任,属于一种兼职性质;与此同时,目前尚未形成系统和具有专业性的教材,书法教育普及显得举步维艰。其三,书法教育设备实施不完善。据有关调查显示,95%以上的中小学没有用于开展书法普及教育活动的专用的书法培训教室、书法展厅、书法研究室、字帖、电子、文房四宝等硬件设施场地。     
 
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与书法教育的责任和担当

    (一)蕴涵中国文化精髓的书法教育有利于正确和增进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书法以汉字为载体,以华夏民族文化体系为中心,它不仅是汉字书写的艺术,还是记录中国文化的重要工具。④它蕴涵了中国几千年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延绵了中华数千年历史和文明,集中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睿智与精神。事实上,古代的主流文化早就并始终强调书法的文化功能并将其纳入到文化核心的价值体系之内,把书法看成是文化的重要表征并认为书法在国家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⑤关于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不少学者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法国学者熊秉明先生认为,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指出:“中国是特别的东方。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丰子恺强调:“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须知中国的民族精神,寄托在这支毛笔里头。”⑥由此可见,书法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和中华文化的特征,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被全世界所认同和接受。我们面临的现实是,由于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功利化思想的侵蚀和现行教育体制对书法重视的不足,近几十年来,书法教育的发展相当缓慢并呈下滑趋势,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知之甚少,更无法谈及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开展书法教育普及活动,寓德育素质教育于书法教育之中,不但可以让青少年把字写得更加工整、规范,提高书法水平,而且还可以让他们在此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加强对书法中所蕴含的深厚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了解和学习,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坚持和推广书法教育,可以增强中国文化的传承力、传播力与影响力

有学者认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文化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提高文化的传播力。因为文化的影响既要取决于内容的独特魅力,又要依托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李君如,2011)。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指出,文化有空间和时间两个坐标,其中在空间的坐标上就是要做到国际化,即要把中国文化走出去,走向全世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认同感。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显然,仅局限于国内传播和国民认同的文化建设并不是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和由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转变必须要要实施“走出去”战略,让全世界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认同、接受中国文化。文化传承价值是书法教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之一。书法教育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汉字书写的方法和技巧,它更深层次的作用在于以隐喻的方式向学生传播书法文化和民族文化,特别是在我国在中小学大力开展书法教育并配备了一定规模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设施设备的当今时代,书法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将会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与此同时,中国的海外侨胞人数众多,不少国家设立了孔子学院,甚至掀起了学习汉字书法的热潮。它们在派留学生来中国学习和研究中国书法的同时,还开设了中国书法课程(如美国的罗格斯大学、佛罗里达大学、西南大学、爱荷华大学、纳罗帕大学、丹佛大学、科罗拉多学院均开设了汉字书法教育选修课),而且中国民间的书法社会团体与国外的交流活动也日益紧密。这些表面上看来虽然是书法教育活动,但他们在学习交流书法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学习了中国文化,增强了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而且,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把书法教育与中国文化传播融合起来,无疑可以极大地拓展中国文化传播的空间,这对于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融入世界,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以书法教育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一)书法教育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增强国民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特别是在当前青少年对传统文化重视不足、认识不够及多元文化冲击的语境下,更要唤醒人们的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强。实践已经证明,文化自觉是文化强国的根源,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的起点,文化强国没有文化自觉作为基础和文化自信作为保障是无法实现的。事实上,文化自觉的形成需要对自己文化的精华和糟粕有基本的判断和提取的能力,树立一种文化理性,⑦笔者认为,这里所谓的“自己的文化”,更加指向的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经过几千年的历史发展积累起来了,蕴涵了丰富的民族精神,即使现在的现代文化也都是以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为基础逐步形成的,其归根结底还是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现实反映。因此,具有育德育人功能的书法教育应该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接受书法教育提高识字、写字水平的同时,加强对民族文化、中国历史的了解,学习民族精神,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和道德素养,科学、理性对待文化,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了达到上述目标,首先,书法教育者必须要形成和强化以书法育人、以书法育德、以书法传承文化、以书法弘扬精神的书法观,从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对待书法教育工作,并把这种理念融入到书法教育的过程中,并授之予学生,而不是仅仅定位于识字、写字,而是要自觉担当起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其次,创新教学方法,释放和强化书法的教育功能。如在书法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把一些具有浓厚民族文化色彩的经典诗词或者文章作为学生练习书法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在教授学生写字知识的过程中,融入汉字发展历史和具有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作用的历史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认识、了解、熟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励他们勇当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和创新者。

   (二)书法教育与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增强普及书法教育的制度保障

在造成当前书法教育发展滞后的多元因素中,不完善的教育体制缺陷难辞其咎,要改变这一现状,完善教育制度安排应该是推进书法教育工作的第一选项。当前的素质教育虽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在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倒逼和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标准的驱动下,应试教育仍然是中国当前甚至是较长时间内的主要教育模式,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和评价依然无法脱离升学率、就业率等这几个核心指标。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书法教育要想取得质的突破将困难重重。从现实情况来看,虽然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术学院)在1963 年就首创了本科书法教育专业,当前全国书法本科教学点、硕士点和博士点分别达到了76个、40余个和10余个,建立了1个博士流动站,并在1999 年成立了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2005 年升格为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但是,在书法教育的艺术类院校培养和综合型、师范类院校培养这两种主要培养模式中,艺术类院校注重的是书法的艺术性教学,综合型或师范类院校则把书法的文化性教学作为重点。而且至今,我国还没有一所高校具有书法学位授予权,书法专业一般都是挂靠在艺术学院、文学院、历史学院或哲学院之下。很显然,书法教育在高校中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边缘学科”,对于大学生而言,书法专业更多的是他们的可选项目而非必选题。⑧在中小学教育中,书法教育更是处于尴尬的境地。在升学的巨压下,不管是家长还是学校对书法教育基本是持“排斥态度”,他们的精力主要是集中在有利于孩子上大学、好就业的专业文化课程上;即使开设了书法课程也只是形式上的“蜻蜓点水”,效果甚微。事实上,关于书法教育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中的作用古人早已有之:学习书法可以培养小孩持之以恒的毅力、专心致志的定力、细致入微的眼力、辩证思维的脑力和准确表现的手力。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欤”的根本之义就是说书法教育是培养中国人的素质之本。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文法学院教授、著名书法家吴鸿清也指出:“书法教育是素质教育,搞素质教育没有书法课就是一个很大的缺陷。”(11)鉴于此,必须提高书法教育在中国教育中的地位,把书法教育纳入中国素质教育和国民教育内容。既要在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的考核指标体系中引入书法教育内容,又要加大对书法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如设立书法教育专项基金,专门用于书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书法教育培训、设备设施配置、书法活动项目等;设立书法教育基地、开展书法教育先进示范学校评比、书法作品比赛、书法基础教育研究、书法教育先进工作者和突出贡献者表彰等,引导和激励学校和教师加大对书法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建立中国当代的书法观和理论体系,促进书法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针对当前书法教育教师匮乏、素质不高、身兼数职等实际,要大力推进书法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大批理论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素养道德好、书法技能专、创新能力强的书法教育骨干,组建书法教育公益讲师团,深入到各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进行书法教育知识宣讲、培训活动。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以片带全的方式推进书法教育普及化。

(三)书法教育与资源整合相结合,在创新活动载体中提升书法教育成效

正如前文所述,书法教育的发展面临着国际和时间两个坐标。就当前而言,如何解决书法教育面临的组织力量薄弱、资金瓶颈、制度缺陷、师资匮乏等现实问题是推进书法教育亟需考虑的问题,这就必须整合资源,通过发挥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力量来共同推进。(1)政府方面,政府要更加重视书法教育工作,明确各级政府、部分在此项工作中的职责和任务,并在政策、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要按照《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等规定的要求,认真落实好责任,明确分工,切实加强对书法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管理工作。建议政府实行划区管理、挂钩试点、监督检查、绩效考核制度,以提高教育书法工作的执行力和保障力。同时,主动加强与共青团、机关工委、学校及书法社会团体的沟通,建立起书法普及教育的部门联动机制,积极开展受众面广、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书法普及教育活动。(2)社会方面。完善相关制度,支持成立书法教育相关的社会团体,形成包括书法教育协会、书法教育培训机构、书法教育理论研究会、书法交流协会、书法出版协会等在内的多层次的社会组织体系,甚至可以成立书法公益教书团、书法教育志愿者服务队等,壮大书法教育普及的力量,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书法理论研究、书法培训活动,并组织相关社团深入学校、社区开展宣传、服务活动,营造书法普及教育活动的浓厚氛围。(3)企业方面。企业要增强书法教育的责任感,把书法交流、书法教育纳入企业文化内容,通过开展书法比赛、书法展览等活动,实现丰富员工业余生活、提高写字水平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等多重目的。同时还可以联合社区、学校、社会团体等书法普及志愿活动,甚至还可以通过设立企业杯的形式,对社会的书法普及教育活动给予资金支持。

   (四)书法交流与中国文化传播相结合,促进世界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认同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

文化强国是国内书法文化“固本”建设与国外“扩容”发展的统一体,即要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创新、弘扬与国际认可度和影响力的提高协同互进。当前,国外学习中国书法的热潮不断高涨,中国与外国之间的书法学习交流合作也日益频繁,而且近年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合作也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这为中国书法教育的发展和中国文化的传播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这也是通过书法交流来传播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平台。我们应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文化格局,充分运用好中国在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387所孔子学院以及509所中小学开设孔子课堂,中国与100多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议,并在巴黎、柏林、东京等多建立个中国文化中心的有利条件,把书法交流融入到“文化年”、“国家年”、“交流年”各类大型国际文化活动,(12)使书法文化成为上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好广大海外侨胞在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增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不断创新交流平台,拓宽联络渠道,积极开展海外新生代书法文化教育培训的“强身”工作,运用书法联合展览、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国际书法名家邀请展、访问讲学、书法现场笔会、现场书法友谊比赛、网站建设等交流方式,增强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并且以此加深海内外中华儿女的交流,在跨文化对话的大格局中推进海外中国书法教学。(13)同时,我们还要站在更高的战略高度和更长远的发展视角,加强与外交部、文化部、中央媒体、驻外领事馆等的沟通,把书法交流活动纳入国家的“大外宣”、“大外交”当中,积极推进书法外交活动和打造“中国书法环球行”等品牌性活动,提升中国书法宣传的高度、宽度和深度,使之成为国际性的书法活动。此外,我们还要利用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红利,抓住2013年全国两会把文化建设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政府的绩效考核和各级领导班子的考核体系的契机,争取将书法文化列入文化产业发展纲要甚至是未来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大力推进书法产业发展。如组建中国书法传媒集团,培育和发展一批书法出版社、书法文化传播公司、书法培训机构等大集团、大企业,构建完善的书法产业体系和书法产业集群,并努力促使上述企业向国外扩展,与国外书法产业形成公平竞争,进而提升中国书法文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注释:
①②李宗桂《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载于《南方日报》2013年1月14日。
③刘恒志《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文化强国的内在动力》,http://chn.chinamil.com.cn/jlys/2011-12/19/content_4745094.htm.
④巩绪发《全球化时代中国书法的使命与愿景》,载于《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105页。
⑤李一《书法文化自觉与担当》,载于《光明日报》2012年8月6日。
⑥马一博《书法教育的文化价值》,载于《美术学报》2007年1月13日第033版。
⑦(12)于丹《文化强国源于文化自觉》,载于《大公报》2012年11月3日。 
⑧(11)宋喜群、曹天府《书法教育缺位是素质教育的缺憾》,载于《光明日报》2012 年12 月7 日第005 版。
⑨陈缓祥《书法教育应成为国民素质教育的基础》,载于《美术观察》2010年第6期第15页。
  
[参考文献]
    [1]黄宗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根基——试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建设文化强国中的地位[J].新视野,2012,(1):4-7+23.
    [2]孟繁玮,赵长青.推广普及交流互访——赵长青谈书法教育与国民文化素养[J].美术观察,2010,(7):8-9.
[3]张士钧.中国书法的民族文化精神[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2):58-62.
[4]印红旗.中国的书法艺术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J].滁州学院学报,2004,(3):22-23.
[5]杨晨. 信息化时代下书法教育的重要性及作用[J].文学界:2012,(9):31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