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2011第三届新加坡双年展进行中
作者:王姝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11-5-10 9:48:1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王海洋

新加坡双年展(Singapore Biennale)是新加坡最大的国际当代视觉艺术展览,增强并显示了新加坡在当代视觉艺术领域中的地位。2011年第三届新加坡双年展命名为“开放日”(Open House),于3月13日到5月15日之间共呈现本地和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地区63位艺术家的161件作品。双年展展出地点包括新加坡美术馆、8Q当代美术馆、国家美术馆和旧加冷机场、滨海湾及富丽敦一号附近的“鱼尾狮酒店”。 

新加坡美术馆馆长陈文辉表示:“过去参与双年展的画家、艺术家,大多是根据主题创作,有些还是事先完成。本次双年展取名为‘开放日’,是希望双年展的参与者,能把新加坡的城市当成一个家园。这么一来,艺术就可以和民众有更好的接触。观赏者可以亲眼看到作品的整个完成过程,创作者更可通过对人群和空间的在地思考,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新加坡更希望通过世界各地画家的眼睛,产生和新加坡有关的作品,从而反映我们的生活面貌,表现一个都市城市的性格和灵魂。”总之,双年展保证所有的作品,都属于“新鲜出炉的就地创作”。朝着国际性展览方向发展的新加坡双年展力求促使观者深层理解展览作品的内涵和实质,同时也非常注重本土及东南亚地区的当代艺术创作。本届新加坡双年展的策展人魏明福,是兼有创作者和策展人的双重身份的新加坡著名艺术家并活跃工作于新加坡和澳大利亚。与他搭档的另外两名策展人,分别是来自澳洲的策展人罗素•史托乐(Russell Storer)和加拿大的策展人评论家特沃•史密(Trevor Smith)。 

新加坡双年展中展出作品最多(32位艺术家)同时也最引人注目的装置艺术展场是建于1937年的新加坡旧加冷机场东西两翼的三层楼展览大厅。魏明福认为,参与双年展的艺术家可以将新加坡历史及新加坡作为世界航空与贸易枢纽这一位置作为创作主题,用艺术作品打破不同文化局限实现跨国界跨领域的交流,并以此寻求新的视点和增进彼此了解。此外双年展也推出了具有互动性的学校参与项目——“艺术新苗”,其中最大型的展出,是由47所小学3000名在籍学生创作的“自画像”接龙艺术创作行动,根据创作者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把他们看到想到的人事物画出来,然后把所画的作品加以简单的制作传送给其他人再创作或改画,最终作品实现现场与网络的同时展示紧扣本届双年展的主题“开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