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红楼梦中茶文化
作者:  文章来源:国家美术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09-6-17 12:21:11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茶文化的篇幅广博,细节精微,蕴意深远,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 

  《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富贵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首先是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的六安茶,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县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为清代贡茶。其次是老君眉茶,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君山银针”。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第三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第四是小说第82回中的龙井茶。第五是枫露茶,见于小说第8回《奇缘识金锁》。以上5种名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贡茶和名茶的状况,堪称“清代贡茶录”。 

 “名茶还须好水泡”,在《红楼梦》中,烹茶之水尤为讲究,并被人们喻为广大雅趣。贾宝玉《冬夜即景》的诗中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饮茶这般讲究的境界,可见中国茶道的不一般了。 

  有了名茶好水,还要讲究烹茶艺术。《红楼梦》对此也有描写:“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名茶冲泡要掌握好开水温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开水冲泡,使茶叶清醇幽香,茶叶品质又不受损坏。这些描述,不禁令人赞叹,作者深得饮茶之道。 

  饮茶之道还讲究配以杯、壶、盘成套茶具。《红楼梦》多处描述种种精美的茶具,可谓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览会。先说一般的茶具,小说中几乎每一位富贵人家居室里都摆着一套精致的茶具。如贾母的花厅上,摆设洋漆茶盘里就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王夫人居坐的正二室里,也是茗碗瓶茶具备。女婢们用精致的茶盘托着茶盅为主人客人送茶,如宝玉的女仆袭人就用“连环洋漆茶盘”送茶水。连元妃奖给贾府兄妹的灯谜奖品也有茶具——一柄茶筅。 

     更值得称道的是妙玉栊翠庵里的茶具。仅贾母、宝玉、黛玉来到栊翠庵,妙玉就拿出10种不同的茶具招待客人。一是给贾母献茶用的“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二是这小茶盘里装着成窑五彩小盖盅,这是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官窑所产的茶具;三是给随贾母同来的众人的茶盏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四是煮茶的风炉;五是煮茶的茶壶;六是妙玉贮藏梅花雪水的“鬼脸青”茶瓮。这些茶具积淀了多少文化底蕴?用这些茶盏饮茶,稍稍一呷,就呷出一个远古芬芳。 

  茶味服从于艺术,艺术融入于茶中,让人们品出茶中之味,艺术之味,这正是曹雪芹的一大绝招。《红楼梦》里有不少茶诗茶联,以茶入诗词,风格独特,充满浓厚生活气息。如“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宝鼎茶因烟尚绿,幽窗棋罢措犹凉。”这些咏茶诗(联),把《红楼梦》中的“茶道”推向了高潮。  

 
   自小说创世以来,以茶入小说不乏其例,它是现实生活的一种反映。这虽因为茶作为极有价值的饮料,早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茶入小说究竟从何本小说开始,我未加详考,不敢断言。假如稍加追索的话,东晋干宝的《搜神记》中已写到“夏侯恺死后饮茶”的故事。《博异志·郑洁》中写其妻死,以茶酒祭奠之事。[16]传为陶潜所著《续搜神记》中有“秦精采茗毛人”的神异故事,陆羽《茶经》加以征引:“晋武帝时,宣城人秦精入武昌山采茗。”[17]唐宋传奇中也写茶,但当时是以诗词为尚,本文中多所引证,不细说了。明清时代小说走向成熟,不论是文言小说,还是白话长篇小说,都有许多茶事的描写。如《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儒林外史》、《聊斋志异》、《老残游记》[18]诸名著中的“茶事”描写已为许多文章和专著提及,不再详述。其实,如李绿园的《歧路灯》、文康的《儿女英雄传》、西周生的《醒世姻缘传》[19]等小说中也大量写到“以茶待客”、“以茶祭祀”、“以茶为聘”、“以茶赠友”等茶风俗、茶文化。例如《儿女英雄传》第15回就有一段文字描写“饮茶”;第三十七回安公子回家后到张老家,也有一段描写饮茶的文字。这两回客来敬茶的描写算是很细腻,也很生活化,颇为生动,但实在不多见。一般说来,《红楼梦》之外的古典小说中写到茶、饮茶,大多是点到为止,显得十分空泛,谈不上是一种高雅的“茶道”,完全不能与《红楼梦》同日而语。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有关茶文化的描写堪称典范。 

    首先,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饮茶及其习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描写的。他通过写茶的种类、煎茶用水、饮茶用具,以及茶祭祀和吃年茶、茶泡饭、以茶敬客等等,展现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封建贵族之家的风习和茶文化的深远影响。 

     其次,从文学创作的角度考察,《红楼梦》所写茶、饮茶活动,都是为他塑造人物、刻划人物性格、表达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对人生的认识而服务的。同时通过这些真实的描写,起到烘托故事气氛、丰富小说情节的目的。下面我们分别从几个方面具体看看茶在《红楼梦》中的审美价值: 

   (1)以饮茶表现人物的不同地位和身份

    第41回贾母不吃“六安茶”而喝“老君眉”,活现贾府老祖宗的身份,刘姥姥吃了油腻不懂喝茶之道闹肚子,又在接过贾母半盏茶后说:“好是好,就是淡了些,再熬浓些更好”,表明这位老人来自农村,哪里有什么饮茶的知识呢?妙玉的高谈阔论,随手能拿出那么多稀奇古怪、令人咂舌的茶具,连“诗礼簪缨”的荣宁二府都相比逊色,就把这位生来“金玉质”的“槛外人”的身世明白地揭示出来了。王熙凤的娘家是“金陵王家”,爷爷时代就管理各国的来使朝贡,所以她能拿出“进贡”的暹罗茶分赠给姐妹们。这些看起来都是闲闲的一笔,但却在小事、细节上突出了人物的地位和身份。

  (2)以饮茶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

    林黛玉初进贾府,小说中写道:“黛玉也照样嗽了口,然后盥手毕。又捧上茶来方是吃的茶。”表面上看似乎是指大家族的饮茶礼节、规矩,其实也表现了黛玉的心思过人。在这段文字之上甲戌本有眉批:“……观此则知黛玉平生心思过人。”第6回 写凤姐吃茶时的形容:“凤姐儿不接茶,也不抬头”把凤姐内心所思跃然纸上,脂批道:“神情宛肖。” 

    最能表现人物性格处是第41回,妙玉因刘姥姥用了成窑茶杯:“忙命将那成窑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靖藏本眉批写道:“妙玉僻处,此所谓‘过洁世同嫌’也。”又在“你虽吃的了,也没这些茶糟塌”下有庚辰本批语道:“茶下‘糟塌’二字,成窑杯已不屑再用。妙玉真清洁高雅,然亦怪谲孤僻甚矣,实有此等人物,但罕耳。”这一回写妙玉的清高怪僻淋漓尽致,突出了这一人物的性格。 

  (3)以茶为媒介表现了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

   王熙凤赠茶各姊妹,这是一种表现。但品茶栊翠庵,妙玉独拉黛玉、宝钗到另屋去喝“梯己茶”,用雪水烹茶,用珍贵的茶具,最能表现出人物之间的关系来,不然就不必称“梯己茶”了。至于宝玉也能“混迹”其间,那自然在妙玉心目中有不同他人之处。这些微妙的关系,在读者面前很容易被忽略,但在作者写时确实是别有一番心思的。 

(  4)字里行间渗透的强烈的对比

    第17回写宝玉到袭人家,给宝玉倒茶,袭人家当然拿不出成窑杯和“老君眉”,所以袭人不得不拿出自己的杯子和茶叶来招待宝二爷。第77回写宝玉去探晴雯,晴雯口渴要茶喝: 

    宝玉看时,虽有个黑沙吊子,却不像个茶壶。只得桌下去拿了一个碗,也甚大甚粗,不像个茶碗,未到手,先就闻得油膻之气。 这是茶具,再看茶: 看时,绛红的,也不太成茶。晴雯扶枕道:“快给我喝一口罢!这就是茶了。那里比得咱们的茶!”宝玉听说,先自尝了一尝,并无清香,且无茶味,只一味苦涩,略有茶意而巳。尝毕,方递与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下去了。 

   读之令人酸鼻!富人、穷人就连使用的茶具,饮的茶都是如此悬殊!就种无声的对比,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难道不都是对一个制度的控诉吗?

   (5)从饮茶、喝茶中看人物的知识和修养

   古人讲品茗,把饮茶提高到一种典雅清和的意境中,展现出生活的享受、生活的情趣和生活的艺术化。所以历来文人名士把“品”字作为茶道的真功夫,甚至有了“功夫茶”之谓。唐代诗人卢仝有《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常被人们称为“七碗茶歌”。[20] 

   《红楼梦》中的妙玉可以说得卢仝之真传,她在论品茶时的高论为茶史专家们称道广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妙玉笑道:“……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这是妙玉同宝玉斗嘴时说的话,但说明妙玉的知识和修养并不在宝玉、宝钗、黛玉诸人之下。如果我们联系一下妙玉对琴理、棋理等方面的知识和修养,那就更可以看出这个人物的不凡来。 

    《红楼梦》所描写的茶文化范围之广,内容之细,作用之大,远不止本文所述。常有人问我:“《红楼梦》为什么能吸引那么多中外学人去研究,而且研究了二百年还没有完,原因究竟在哪里?”这本是一二句话说不完的,但仅就小说中所写到的“茶道”,人们就不难明白她的魅力所在了。今天的作家们写出的小说固然各有其成功之处,但为什么只能“各领风骚三五年”而不能如《红楼梦》久盛不衰,蔚为显学----红学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红楼梦》中所蕴藏的内容太丰富了,这是古今一切小说所不能相提并论的。由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即今天的小说家们在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究竟下了多大功夫,又有多少知识于胸间? 《红楼梦》不是《茶经》,曹雪芹也不会以陆羽的传人自居,但他用自己所创造的《红楼梦》生动形象地传播了茶文化,而茶文化又丰富了他的小说情节,深化了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强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这是一个令人赞叹不止的事实。 茶香四溢满红楼。 1992年10月18日写毕于京华放眼堂 注释 [1] 陆羽《茶经》:陆羽(公元733--840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苎翁,别号东冈子、竟陵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于公元764年 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初稿,后经补充订正,于公元789年正式出版, 流传于世。《茶经》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约七千余字。上卷四章,“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下卷六章,“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这部茶书总结了唐以前有关茶的丰富经验和茶文化的历史资料,为国内外茶学研究界的经典著作。 [2] 《红楼梦》人名寓意,首先脂砚斋等人的批语,后索隐派著作多有发明,新红学考证派也多作考证。当代研究者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赵冈教授的《红楼梦人名研究》一文最为全面,其后《红楼梦学刊》等报刊也发表数篇研究文章。 [3] 皮日休:《茶舍》,载《全唐诗》卷六一一页,中华书局版第7054页。 [4] 皮日休:《茶舍》,同上。 [5] 敦诚:《蒋千之(良骐又号螺峰)编修赠六峝茶,小诗寄谢,叠前韵》,载《四松堂集》,卷一,文学古藉刊行社1955年9月版,第59页。

    [6] 敦敏:《茗花》,载《懋斋诗钞》,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4月版,第120页。 [7] 敦诚:《偶忆西山慧云寺龙泉水,因令小奴驰骑往取一瓶,适友人惠以湖井露芽,松下煎之亦复情况自怡》,载《四松堂集》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48年4月版, 第173--174页。 [8] 敦诚:《鹪鹩庵笔麈》,附《四松堂集》后,共八十一则。见《四松堂集》卷五,同上,第417--418页。 [9] 白居易:《琵琶引》载《全唐诗》卷435,中华书局1960月4月版,第4822页。 [10]元稹:《一字至七字诗·茶》,同上,卷423第4652页。 [11]苏轼:《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转引自姚国坤等编著《中国茶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184页。 [12]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载《全唐诗》卷193,中华书局版第1994页。 [13]欧阳修:《双井茶》,转引自《茶与文化》春风文艺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76页。 [14]辛弃疾:《临江仙·试茶》,转引同上。 [15]颜真卿等:《五言月夜啜茶联句》,载《全唐诗》卷788,中华书局出版社第8882页。 [16]谷神子:《博异志》,唐人传奇集,中华书局1980年12月版,第40--42页。 [17]“秦精采茗”的故事:陶潜《搜神后记》收入,见中华书局1981年1月版第50页。 [18]古典小说中写茶、饮茶之例太多,《水浒传》和《金瓶梅》中都写王婆开茶房的情节;《金瓶梅》卷首《四贪词》中有“今后逢宾只待茶”、“渴饮清泉闷煮茶”之诗句:《聊斋志异》写书痴“用茶代酒”;《老残游记》有“申子平桃花山品茶”故事,凡此种种,均非本文所能细述。 [19]西周生《醒世姻缘传》写到茶及饮茶的情节也不少,如第2回 写计氏请众妇人“到家吃茶”,第3回 写以茶酒糕饼送灶事,第93回还写到了“管茶博士”。 [20]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载《全唐诗》卷388,中华书局版第43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