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鉴宝的专家之惑 应建立文物三级鉴定机制(组图)
作者: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于海东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09-4-17 13:17:3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

             
                  市场上大肆泛滥的接底陶瓷
 
    近年来全国各地举办的公益性专家鉴宝活动,除不断刷新民间藏宝的赝品百分比外,还让众多持宝人多了几分疑惑。前不久北京某古玩城举办的类似活动,令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他们的担心:包藏在部分鉴定专家内心深处的公与私又有谁来鉴定呢? 

    鉴定现场之一:怀抱大包小包的持宝人一边排队等候,一边匆忙吞吃快餐盒饭; 

    鉴定现场之二:某鉴定专家将一女持宝人拉到旁边,先说东西是民国的,价值不高,后说如果想出手时可以打电话给他; 

    鉴定现场之三:持宝人相互切磋。此说“排了半天一句‘高仿’就给打发了,懂不懂啊”,彼言“你来就得听人家的,不过别太当真”。我问其中一位手捧画轴的中年男子怎么看专家给出的鉴定结果,他坦言道:“来就说明有百分之五十的相信度啊!”他们不知道,这正是最容易被左右的心理位置。 

    我想起2002年岁末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一次收藏界研讨会上,说着说着,史树青和他的前任因对新《文物法》的某点理解不同而争得脸红脖子粗。双方观点鲜明,各持己见,直到其中一位喊出“我不跟你争了”的大白话,才算借满场笑声作罢。本应无争不成鉴定的鉴宝活动,如今大多成了专家审宝断案的一言堂,最多再加个所谓的“专家鉴定团意见”。 

    如此这般,那些经常口出伪言的专家便成了时下网络搜索引擎上的热门词,股市叫“黑嘴”,艺术品市场尚无统一称呼,有的调侃戏言“转家”,有的添点笔画叫“砖家”,若以“伪”字当头而论,我觉得怎么说都不过分。 

    专家伪言有二:一种是假懂什么都敢说的,一种是真懂真不说实话的。初入收藏大门的爱好者最怕那些最不怕自己砸自己牌子的鉴定专家,不听不行,全听也不行。我有一位画家同事,几年前与其兄合伙收了几件青铜器,事前请过专家掌眼,称绝对没有问题,付款后问题一大堆。古董鉴定太过复杂,多靠人来掌眼,就有一个谁说了算的问题。由于专业知识的不对等,一般收藏者对专家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使得专家的话变成没有标准的标准了。 

    相对学术界屡曝不止的剽窃型专家,能在艺术品市场上混的伪专家还真不多,但常常口出伪言的大有人在。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当年轰动一时的吴冠中“炮打司令部”假画案,老人虽百般作证还是遭到百般反击,使原本简单的艺术品鉴定演变成检验艺术品市场道德底线之争,导致了一些专家鉴定结果里的弥天大谎。回顾历时三年才“打”胜的法院判决结果,吴冠中多年后再次说出一句真话:“国法当然是反对假画的,但是我们的行规却是画廊卖了假画可以不负责任,国法有的时候管不了行规。”不得不接着说的是,艺术品市场的某些行规确实为一些专家的伪言提供了保护作用,如拍卖行可以不承担保真责任的条款。如此一来,那些为拍卖行掌眼的鉴定专家自然全无伪言之忧了。 

    辨伪需要经验,造假同样离不开学问。景德镇一位陶瓷行家告诉我,曾有造假高手从北京的拍卖市场凭眼力拣回一个大漏儿,卖到今天真品还在他自己的手上。有时候是行家蒙买家,有时候是买家呛行家。一块巴林福黄带钮印章石,曾被北京琉璃厂一家老店借去当田黄卖,结果摆了半年没有卖出去。我问当时在官园开店的原主陈先生:“他们就不怕卖砸了吗?”他一笑:“怕?店里的大匾有那么多专家扛着谁敢不信?!”想想,不买都觉得后怕。 

    如果说现在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有正经八百的鉴定专家甘愿当托,那也是再正常不过了。前几年圈内流传一个说法,凡经某位书画鉴定专家过目并出具鉴定证书的作品,有些拍卖行一律不收。极具讽刺意味的是,我一位朋友有回正巧和这位仁兄同行,去时见他身上带有一批鉴定证书,回来已所剩无几。这也成为当今艺术品市场又一“潜规则”,即藏家需要专家的鉴定证书,专家需要藏家的真金白银,互利互惠,互不设防,却害苦了第三者。 

    艺术品投资赌性太强,原本就不是属于普通百姓应该花大力气和钱干的事。如今各种门道的收藏大军却都呈现出平民化的倾向,如果某些鉴定专家不能自觉规范他们的话语权,再借“盛世藏宝”这几个字胡乱煽乎,那么民间藏宝的赝品率还会继续攀升。我曾经请多次制过“国礼”印章的篆刻家胡擎元教授为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刻过一方名章,徐先生在给我的复信中极其谦虚,一再说自己对印懂得不多,不因得印而轻易美言。我这么说,并无反对鉴定专家执宝断言的意思,只是想说,可以走眼,可以误断,但不可以昧良心,哪怕只有一次,就足以让一个收藏者倾家荡产。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无可否认,由于部分鉴定专家缺乏道德底线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他们的伪言不仅正大光明地为中国收藏的明天埋下隐患,还可能堂而皇之地将艺术品投资变成艺术陷阱。我以为,除了收藏爱好者需要谨防,艺术品市场监管部门亦应制定相关措施。如对鉴定专家的重要鉴定结果实行复核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公布鉴定专家的鉴定结果,规范传媒对鉴定专家的不当宣传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鉴定专家要能做到鉴宝见德,努力为中国的收藏者拨雾见日,去伪存真。 

    我想顺便提醒一句:鉴定专家偶出伪言虽然改变不了自己的身份,却会破坏自己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