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化动为静 情景交融--读雕塑作品《三头六臂-守护神哪吒》
作者:  文章来源:国家美术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09-10-30 15:08:0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

            
   雕塑是凝固的艺术。所以,一件雕塑作品,难在捕捉瞬间,贵在给人以欣赏和思索的空间。李捷的雕塑作品《三头六臂——守护神哪吒》,就具备这样难能可贵的特质。  
                
    以动画形象为主体的这件作品, 却并不卡通。当我们站在这座高3.39米,宽4米,以不锈钢为主要材料的雕塑前,第一感觉便是惊诧于她力与美的相互融合——这种力量,来自于雕塑中化动为静的哪吒,而哪吒脚下的奥运祥云和丝丝春雨,更构成深刻而精美的意境。 

     这种瞬间的捕捉和意境的刻画,没有深厚的功力,很难用材料和工具加以凝固。而这一切,源自创作者10年的艰辛和努力. 
 
                     10年情缘 

    哪吒是中国民间传说中驱恶避邪,护佑一方平安的神话人物,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古典形象。但真正了解这个形象的并不多。而李捷却因云际会,与哪吒结下了将近十年的不解之缘。 

     作为中国资深的电视动画导演,李捷一直对中国古典中的经典形象非常关注.特别是从他2000年策划创作动画片《哪吒传奇》开始,哪吒这个可爱又可敬的形象更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动画片《哪吒传奇》的播出和口碑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甚至有不少少年儿童曾经提出让哪吒作为2008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李捷更深深感受到哪吒在中国人心中的特殊情结。因此,在2006年开始策划《哪吒传奇》续集时,他开始特别留意收集、研究有关哪吒的资料,并从中了解到哪吒和北京的历史还有着深厚的渊源。 

    哪吒最早出现在宋代的《宋高僧传》里,“有个少年能扶着人,脚不着地的走路……这个少年自称是佛教毗沙门天王的三儿子,叫哪吒,是个佛教的护法神”。到了明代,哪吒先后出现在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和《封神演义》里,在《西游记》里,哪吒被描绘为托塔天王李靖的三儿子。而在《封神演义》里,哪吒勇斗四海龙王,为救全城百姓献出了生命,后经莲花再造永生不死之身,变为三头六臂的战斗神。此后,哪吒千百年来一直活在人们的想象里,老百姓心口相传,北京的陶然亭和台北的郊外均有供奉哪吒的太子庙。 

    在老北京的传说中,曾盛行“八臂哪吒城”的故事,哪吒是北京城的守护神。这个口头流传,最初由清末北京一个主持北堂的法国传教士写进自己的著作里。1950年作家金受申把这个民间传说写进《北京的传说》。香港大学教授、历史学者陈家霖又把北京建城的历史与“哪吒城”的传说及其理论分析写成一本书《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1996年台湾东大图书出版社),主要内容是:明朝皇帝朱棣(明成祖)迁都北平,命刘伯温与姚广孝建造北京城。二人苦苦思索,不得要领。但是他们二人耳边总是有个声音“照我画不就得了!”二人去城中考察,分别见到同一个穿红衣服的小男孩儿,还是说那句话“照我画不就得了”。二人大悟,这就是哪吒呀!于是,他们分别画出同样的“哪吒城”规划图。只是姚广孝见到的小男孩儿衣服的一角被风吹起,所以,他画的规划图从德胜门到西直门是斜角的。 

     北京的正阳门是哪吒的头;瓮城的两眼井是他的眼睛;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是左半身;西边的宣武门、西便门、阜成门、西直门是他的右半身;德胜门、安定门是他的两只脚……北京也曾因此而被称为“八臂哪吒城”。 

      为什么要按照哪吒的样子来规划北京城呢?这其中体现了当时的老百姓对哪吒的一种崇拜,一种美好愿望的寄托,希望在他的护佑下,能驱恶避邪,过上和谐太平的日子。 

                   奥运触发灵感 

     近10年的哪吒情缘,特别是详细了解这些资料后,李捷对这个形象越来越喜爱,越来越着迷。同时身为雕塑家的他,便决定使用哪吒作为雕塑作品的创作主体。 

     但在构思时,一个难题摆在李捷面前——三头六臂的哪吒只出现在文字和壁画中,立体的雕塑形象很难查找到,这无疑使创作举步维艰。但李捷毅然决定迎难而上,制作这个史无前例的雕塑作品。 

     雕塑部分的具体制作开始于今年三月份,时值奥运祥云火炬在全球传递,祥云触发了李捷的灵感,所以他便在作品中又精心设计了那朵红色祥云,并对哪吒脚下的红色祥云加以烤漆处理,达到升腾跳跃之感,寓意护法神哪吒护佑北京,并预祝2008北京奥运会圆满成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李捷又了解到奥运火炬的全球传递并不顺利,在作品即将完成的五月份又惊闻汶川地震的噩耗。这一切更深深触动了创作者的心弦,也让他在创作中投入了更多的心血。他相信全体中国人民一定会在哪吒所体现的那种刚强不屈、永不低头的精神下,化悲痛为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和阻挠,让奥运祥云漂浮在北京、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上空,让所有热爱和平、热爱体育的人享受一场有特色、高水平的运动会,让奥运中国更加团结、更加和谐! 

              用凝固的艺术折射对现实的思考 

    《三头六臂——守护神哪吒〉〉完成于2008年5月25日,创作这件作品仅构思就长达半年,而制作周期又近两个月,历经泥稿、大型泥塑、玻璃钢翻制和不锈钢敲制成形等复杂工艺。她寄托着创作者李捷对奥运北京的最衷心最真诚的祝福,也诠释着他的人生理念。 

      作品的主体哪吒虽是少年形象,但却有着敢与天地邪恶斗争的勇气和信心,他那三头六臂的化身手持火尖枪、乾坤圈和混天凌,脚踏风火轮,以铮铮铁骨巍然屹立于天地间,他是坚不可摧的英雄。他驾着象征北京奥运火炬的红色祥云,带着护佑人间平安和谐的心愿,伴着春雨从天而降,他是人民心中的守护神。 

       近观这件作品,我们会看到哪吒有着三个不同的表情;一个表情是意气风发的,表现他要扫除人间妖魔鬼怪的果敢;其次是乐观积极的,即便有再多的挑战,都不能将他打败;再次是展望未来的,象征着他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这三种逼真的表情与三个不同的动作浑然一体,相互呼应,性格鲜明,充分体现了力量感和美感的协调,细致刻画了哪吒人神合一的复杂性格,显示了创作者非凡的构图想象力,以及纯熟的艺术表现力和雕塑技巧。或许也可以将“三头六臂”理解为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一个是别人眼中的自己,一个是自己眼中的自己,再一个是理想中的自己;有些类似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所以,这件作品就脱离开神话传说而拥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如今,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取得圆满成功!创作者的美好心愿已经实现,这件雕塑作品也已由北京月亮河当代艺术馆收藏,但李捷表示,他的哪吒情缘还会一直延续下去。他未来计划创作系列多组雕塑,可能会使用不同的人物形象;而以哪吒为主体的雕塑也会制作成一个系列,会采用不同材质,形象本身会逐渐抽象化,而且可能会有彩色雕塑出现。让我们期待李捷更多的雕塑作品诞生,也希望这件《三头六臂》——守护神哪吒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并引发更多的思考。(完)  
   
                                   
       《三头六臂》雕塑作者   李捷

     李捷是中国优秀的资深电视动画导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动漫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画学会副秘书长、动画产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北京电影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央电视台央视动画有限公司企划部主任。曾担任制片人、策划、监制、导演了一百多部作品获得国内外各种奖项。这其中影响很大、口碑颇佳堪称央视动画里程碑的便是52集大型动画系列片《哪吒传奇》,迄今为止,这部片子仍然是央视动画节目包括外国动画片在内,收视率最高记录保持者,也是唯一荣获台长基金奖的动画片,并在2005年获得中国动画成就奖最高金奖的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