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杨松涛:松禅灵韵向天歌
作者:  文章来源:国家美术网 作者:人民书画在线网主编 李舰波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08-6-6 11:20:3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

                      杨松涛:松禅灵韵向天博  

                                  文/李舰波   
                                杨傲根固凌霄阔   
                                松禅灵韵向天博   
                                涛聆循律道无极   
                                仁德秉笔千秋歌 

  
                               本图(人民书画在线主编 李舰波摄) 

                                      杨傲根固凌霄阔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苦难是塑造人的手法,一位成功而伟大的书画家是苦出来的。
   
    人生是一个历程,有的人名垂青史,有的人碌碌无为。在滚滚人生历史长河中,杨松涛数十年如一日,怀着对祖国书画事业的无限忠诚和为民族争光的远大报负,他用尽毕生精力激起了无数朵艺术浪花。杨松涛的艺术成就和爱国精神光芒万丈,辉煌星空,而他的个人名声却不为人知。近日,记者在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上采访了这位实力派著名书画家。   

     杨松涛出身于书画世家,童年聪颖过人,喜好众多,尤善诗书绘画。8 岁时描摹《芥子园画谱》。为了节省纸张,母亲把宣纸裁成火柴盒大小,使他奠定了良好的绘画基础。志向高远的他为追求艺术的峰峦,一画就是10 年。   

    “文革”中,他目睹父母被批斗,毅然与慈母挥泪告别,没有可以尽情表达离别情愫。村口迎风站立的一棵松树,在他心灵中注入了一股奇异的力量。让人终身难忘的一幕深深楔刻在杨松涛的心灵深处,杨松涛噙着在眼中打转的热泪,暗暗发誓:不学成功,誓不为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好象拉满弓的箭玄,支撑着他的人生不断走向成功。其人格塑造和艺术心源由此开始。 
  
    中国人历来有植柏、赏柏的习惯,古今赞美的诗文不胜枚举。古人视柏之品为人品,把柏树不凋不荣,屈节以恭,春风拂面而不媚,寒流袭身而不惧,烈日酷暑不减卓然清气,严霜暴雨方显铮铮傲骨的特点,作为人类凛然正气的化身。   

    杨松涛酷爱画柏,他立誓寻找自己胸中的“奇峰”。他师承白庚延,并得名家王颂余等人指教。靠着绝好的天分和刻苦精神如痴如迷地深入长白山写生4 年,还曾入孔府、孔林遍写18 种古柏风韵。   

    他牢记恩师白庚延的教导“学我者要明白我,但绝不要像我”。杨松涛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八百里秦川,大漠荒原,天山燕山,长白太行;黎时日出,艳阳高悬,血色黄昏,暮云紫霭。杨松涛博采众家之长,使他艺术事业如鱼得水,杨松涛用无改善的心源世界参悟有尽的自然世界,不断地积累、沉淀和选择。   

    柏树作为绘画题材,由来己久。杨松涛画柏要求唯挺而秀,则疏密肥瘦皆妙。说说容易,下起笔来又是谈何容易。此画中既没春风拂面,也没烈日酷暑和严霜暴雨,有的只是几株挺拔苍劲的青柏,鳞干虬劲,枝柯盘曲,苍翠翁郁,摇曳多姿,如果冬天来此叩访,雪压青柏,银鳞隐约,俨然一条张牙舞爪的白龙欲腾空飞去。那枝枝丫丫的盘根错节,那分明可见的节骨眼,含着一种历史的积淀,含着一种岁月的沧桑,俨然一个垂垂老者,而又精神矍然,欲动未动,平和之中自有一份柔韧,沉静后面含一份淡定,一份从容的感觉。这份从容,让人从心底生出一种激赏和惊叹。坚忍不拔、顽强生存的胡杨是大漠的生命树,也是杨松涛的精神崇拜。  
   

  

   
   
                        松禅灵韵向天博   
    杨松涛的绘画特点在于创新。为着构思,立意和表现的需要,他大胆借鉴和探索,在艺术处理和表现技法方面都有许多突破,逐步形成了重意境,重气韵,重格调而朴厚秀润,飘逸灵动的风格。 
  
   当今,画家千千万,作品浩如烟海,要想独树一帜,画家思维的超前创新意识和自身文化涵养是极其重要的。这些因素也是形成个人风格的要素,老师的教导给了他很大触动。其推崇的人格精神及人生的知觉是他渴望己久的远古回音,他悟道在松柏画的创作中,既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感悟力,又不能局限于心理事实上的快乐与陶醉,在作画中要与宇宙、自然、天地间万物共融与心灵对话,人与客观世界自然界发生情感撞击后自然流露出的真情实感见诸于笔端的作品才能打动人,才能达到“物与玄同,则无不适,则无不适则忘适”的物我两忘的境界。   

    中国画的境界不是一朝一日可以达到的,它是靠一种静心修养,静心体悟,坚忍不拔的定力,向着目标一步一步地移动。书画艺术是一种深厚悠久的文化,中国文化渊源与儒、佛、道三教。儒、道二教曾作为主流思想根植在我们的心底,而佛教文化对中国艺术的影响确是深远的。特别是佛教中的禅宗的禅定状态是常人难抵的境界。禅宗思维表现在绘画艺术上,满纸充盈着勃动的出世思想和理想化了的超凡脱俗追求。他努力把握中国绘画的精髓,创作出了或壮美、或优美、或宁静或雄浑的寄情言志的作品,给人以优美的愉悦和享受。渐渐地杨松涛体悟到了人类依靠自身的思维来抚慰其生命的本质情感和精神需要。   

    中国绘画理论中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等艺术观念无不体现着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关系。而农耕文化诞生下的农耕艺术更是其综合思维框架下的产物,创作思维中的至高境界“意境”则无疑成为所有艺术家追求的颠峰极致。生命价值信仰,灵魂的铂衣亦或是精神的升华有着血脉式的联系。  
 
    杨松涛通过禅定修德终归开启人与天道的启动程序,用以吸收精神能量和物质能量,来补充意识的缺失和不足,故通过意识全面提升可达到放射性思维的至高境界“意境”。意:意和神的默契。境:天地融为一体的最高形态。   

    从容和坚定,融入自然,便更加自在。杨松涛身在红尘,亦有一颗澄净之心。杨松涛居然行笔如龙,至于尺幅中雷轰电激,其势从半空掷笔而下,无笔墨痕迹可寻,只觉神气旺盛洞开人眼目。    
   

   
                   涛聆循律道无极   
    
    中国文化思想精髓中“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既是人类对自然界本身的认识,也是杨松涛对生命与艺术关系的最为根本的态度。其作品是他内心的外化,也是他人品与画品的融合,显示出他为人为画“天人合一, 的境界。而这一境界不是每个画家都能达到的“松柏风骨,云水胸襟。   

    杨松涛的画不像一般的柏树那样生长在泥土里,而是靠着分泌一种酸性物质依山势和风向扎根在高山峭壁夹缝中。它们不怕严寒,四季常青,形态有立有卧,有俯有仰,千姿百态,让人眼花缭乱。举世闻名的迎客柏,独伸一枝的柏,霸气十足的黑虎柏,探询云海的探海柏― 杨松涛的柏不仅独立生长,也有成林的树木。当山风吹过,就像排浪拍岸的潮汐,蔚为壮观。   

    孔府、孔林的柏,柏柏皆不相同,都独具特色。而“杨松涛画柏”更是这群“柏家族”中的精品。   

  杨松涛笔下的松柏得雄奇、伟岸、苍劲、豪放之风骨神韵,傲然阳刚之气直逼人心。其作品笔法奇古,气派雄壮,自成一家。 
  
    其作品多次入选全国书画大赛并获奖,代表作《松月图》《魂兮归来》等分别被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收藏。 
  
    欣赏杨松涛的画,犹如置身于生机勃勃变幻莫测的大自然,一幅幅云山云水如史诗般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的作品,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气和壮观。杨松涛创作出雄风多姿的山体,浩瀚磅礴的云雾,清晰明丽的色彩,层出不穷的意境,既神气莫测又质朴自然,让人有一种神游天地,心随天籁的高度的视觉享受。   

    人说画如其人,中国画讲究品格。杨松涛的艺术风格一如他的为人,厚道质朴,淡泊名利,他的画博大,雄浑,凝重,豪放,画风清丽,格调高雅,还隐隐蕴涵着一种“云在青山月在天的禅意。   

    观看杨松涛的画使人激荡不己。热烈而奔放,厚重而博大,艳丽而夺目,画面的制作非常精美,用功致深,画面的设计别具匠心,非常的耐看,画面中山峦的起伏,柏石的排列,云气的布白,流水的设置都是精心的巧加安排,经营非常到位寓意深刻,设计精妙。使人感到江山美哉,杨松涛的画更美哉。   

    杨松涛的作品达到了高度神与形,自然与梦想,画面与思想,娱乐与健康向上的引导,传统与时代的多方面的更完美的有机结合。所以他的画看起来使人愉悦,心旷神怡,更令人思绪万千,精神倍增,生命,生存之力更加燃起 。作为艺术家的神圣使命,他早已心领神悟,可谓大艺术家之作为。   

                  仁德秉笔春秋歌 

    一个艺术家必须有独立思考豁达的精神境界和超凡脱俗的思想。超凡脱俗的思想来自艺术家长期对自然的领悟和对历代优秀文化的传承发扬。欲将思想巧遇艺术作品之中,使欣赏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得到更好的思想启示。使思想低靡者奋进,使悲观者乐观,使作恶者清醒,使社会更加文明,祥和。这也是对艺术作品更高层次的要求和准则。 

    大的艺术作品,大的艺术家必须要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真正的艺术家也必须有艺术影响社会,影响政治,影响经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艺术对社会的推动和干扰作用是无法用金钱和武器衡量的,所以说文化艺术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更是巨大而无法估量的。从而也可以讲艺术是巨大的生产力。艺术家是社会的先进文化,先进思想,先进品德的优秀代表。对社会对人类的文明发展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从而也就给我们的各类文化艺术家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艺术家所担负的使命是什么的?我们要做什么,怎样做?为谁而做? 

    思想内涵高,画面制作极其精美,很讲究。有传统,有赋予传统更新的更现代的意义。画面的思想性和美的形式,美的色彩有机的完美的结合。形成了独特而鲜明的杨松涛风格.这就是杨松涛的绝佳之处。他所精造的艺术形式及作品氛围是生活与崇高修养的心灵高度碰撞后产生的新的,高妙不可测的自然境界。 

    在思想和艺术领域,最好的东西不是学来的而是通过聆听和读悟后自己产生的,比如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天籁之音;默读人性的心音,只要你仔细认真的听或读任何一种事物,都会得到不同反响的东西。炼铸出人类精神的价值寄托和对生命的希冀与关爱。 

    对的音乐,可以抵达内心,像一条心灵的泉,流淌着自由的欢乐;像一朵奇特的花,绽放出温暧的抚慰。旋律或清新悠远,或洒脱空灵或深遂幽远,或浅吟低唱……高徊低转间溢满了大自然的清新和灵气。 

   作为艺术家只有在自然本身和其艺术创作中找到某种与自己心态上的感应点才会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在纵横涂抺中自然喷发出深藏与心灵深处的积淀情愫。 

    艺术所感受的是人化世界中与人的审美兴趣相关,引起人的审美要求,具有各种审美特征的生活形象,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内在灵魂。人通过对艺术的欣赏,品尝,得到美的体验,情感的愉悦,精神的快感,而成为精神世界的重要部分。展现为“地”界的自然幽境,而诱起人“心”的审美情趣,以及人的心灵理性所要求的艺术精神需求;“人”界的心性内圣之美,生命之美以及心性所享的认识和把握;“天”界超越心灵,心性的“道”的自然无为的审美文化方式和境界。 

    驰骋五千年的文明天地,汲取古今经典文化营养,支撑起人类的精神支柱的柏柏风骨,云水胸襟非杨松涛莫属。本文作者为:(人民书画在线网主编 李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