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女 神 夜 话
作者:  文章来源:国家美术网  点击数 0   更新时间:2007-8-30 13:15:35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

   我在福鼎的席殊书吧读《女神的山》时,一位文联的学者看我专注的神情,便对我说:“你在太姥山采风,如果叫你选择一项创作题目,首选一定是女神吧?”

    我笑了笑摇头道:“不,是祈福。”

     我把其中的理由告诉给这位朋友:女神的传说是活在远古的迷,祈福是活在今人心中的迷。远古的迷永无答案,今天的迷一样还没有人解
说。我是从太姥、天后妈祖、临水夫人等女神中找到了祈福的线索。说完这些话这位朋友的表情已满是惊异。

    然而不单单为了这个缘故,我才客居福鼎。更使我感兴趣的是在太姥山建福坛的过程中发掘“福”文化的源流与涵化形态。当然祈福从远
古初始就与祠祭、祖先崇拜、神明崇拜紧紧连系在一起。因而女神崇拜源初也是我研究祈福文化的一个起点。

    原始之初,人类对梦幻的生理现象还无法解释,从而产生了灵魂不灭的原始宗教观念。在灵魂观念的诱发下,必然产生对神明的崇拜。最
早是对孕育之母的崇拜。这一来自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的宗教,把女性看成是氏族繁衍壮大的神密莫测的源泉。

    万物有灵是人类祖先对大千世界共同的感受,对女性的崇拜在人类社会初期曾风行一时,这在世界各地的考古发现中普遍得到证实。在远
古,我们的祖先脆弱得有如蝼蚁,他们试图通过人神交往而能绝地通天以祈求神恩赐福。在那个充满美丽动人传说的母系氏族社会里,具有这
种通天神力的保护神必是女性。中国早期文字甲骨文,“祭”字在卜辞中曾写为“匕”形,郭沫若在《释祖妣》中说这个字形象征女阴。崇拜
母性孕育的意识在漫长的史河中根植在先民的心中,最突出的传世神话就是那许许多多感生神话的流传,而且成了中华姓氏的起源。 

    《史记》:“女登,有祸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龙而生炎帝”。

    《竹书纪年》:“黄帝,母曰附宝,见火电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二十五月,而生帝于寿丘。”

    《殷本纪》:“三人行讠谷   ,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是商族的祖先。 

    《周本纪》:“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这是说周族的祖先后稷是姜原践巨人的足
迹后怀胎而生的。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母庆都,游三河之首,有赤龙负图出,庆都读之,风雨奄然,感而生尧”。这就是古七闽的女神“太姥”感生
尧的传说。

    这些感生神话是把生殖行为看成是某种神性的转移。民间文化的历史,就象万古奔流的江河,在漫长的流程中,不断有其它的支脉汇入其
中,万千细流,千折百转,始入大海。女神们在今人脑海里的形象还有多少遥远先民所创的原汁原味的宗教?然而唯有祈福的形态仍然保留着
千万年前的仪式与精神,这就是今人称作“社会化石”的文化。

    万里长城给人们一种记忆,中原逐鹿,给人们留下文字记载的史事,人们的目光聚集在中原。也许就忽略了古七闽早早就开启的文明晨曦
,女神崇拜就是太姥山地区一道最夺目的人文曙光。在这片土地上先民们创了如此众多的女神,可以说是冠绝中华,成为民间信仰方面的地方
特色。

    女神不但在生殖方面受到原始人的顶礼膜拜,而且在与神打交道的巫术活动中,女性也同样为人所敬慕。《说文解字》:“巫,祝也,女
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先民们相信通过施行一定的仪式和手段,就能接神通鬼,操纵某种超人的神秘力量,达到祈福禳灾的目的。古七
闽之地在汉代称作越。“越人善巫”早已闻名遐尔,《汉书•郊祀志》:“命越巫立越祝祠,安台无坛,亦祠天神皆百鬼,而以鸡卜,上信之”
。当时巫卜盛行,上至皇帝公卿下至平民百姓,都尊奉越巫,特别是古三山地区崇巫由来已久,在古时深入人心,根深蒂固,这为古三山地区
创造形形色色的神提供了深厚广阔的土壤。

    传说中的远古太姥女神,被视为古七闽的始祖母;畲民的蓝姥,感生尧的皇姥;“闽人婺女之精”;“魏夫人”等等。《八闽通志》:“
闽中未有生人时,太姥始拓土以居民”。

    太姥的神话传说反映了福建古先民母性崇拜观念的残留。在太姥山脉毗连地区历史上创造和移植及传入的女神为数之多,可以说是华夏之
最,太姥山是名符其实的女神的山。

    天后妈祖演化为神的过程,最能体现民间造神运动的一般规律。有关妈祖资料中最早的一篇是南宋廖鹏飞撰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
:“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殁,众为立庙于本屿。”这篇庙记写于绍兴二十年(1150)。黄公度绍兴二十一年(1151)曾观瞻圣
墩顺济庙,并题诗一首,其中一句:“平生不厌混巫媪,已死犹能效国功”。黄氏也认为妈祖在世时是位“巫媪”,死后人们依然信仰她。宝
礻右    五年(1257)黄岩孙《仙溪志》:“顺济庙,本湄洲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殁而人祠之,航海者有祷必应。”妈祖为何能深受
沿海百姓的信赖与传颂,正在于有祷必应,有祈则福。所以说祈福是祀神的终极目的。古七闽宋代被祭礼的女巫祠庙除了妈祖外,比较有名的
还有“昭惠庙”,是祀三山在东欧娱氏;“慈感庙”供奉女巫陈氏。

    妈祖“羽化”后当地百姓立庙祭祀,结果“有祷必应”使人们对妈祖的认识发生质的转变,由女巫变成女神,“世传通巫女神”。妈祖信
仰得以在沿海迅速流传,是与航海业不断发展有密切关系的。“千里桅樯一信风”太姥山濒海一带多有良港。前岐和点头的天后宫都位于码头
。前者康熙乙未年(1715)落成,后者建于明朝,乾隆二十年(1755)重修,这两处宫庙保护较为完好是太姥山地区妈祖文化的重要遗产。

    宣和四年(1122)给事中路允迪奉旨出使高丽,航行途中遭遇狂涛怒浪,路允迪所坐的船三柁并折,情况十分危急,同船莆田人保义郎李
振与船员跪拜祈祷,这时天空出现一片祥光随之云开雾散,风平浪静,有女神显身指引船只,安全抵岸。路允迪询问天女为何神,李振告之是
妈祖,路允迪返朝复命时,李振特意上奏皇帝,宋徵宗便于宣和五年(1123)下诏,特赐宁海圣墩庙号为“顺济”。这是官方正式承认妈祖信
仰的开端,也是各代帝王赐封的起点。绍兴二十六年(1156)朝廷“以郊典封灵惠夫人”这是皇帝给妈祖的第一次封号。绍兴三十年(1160)
,有流寇刘巨兴等人骚扰江口地方,百姓祷于“灵惠”庙,女神显灵,烟浪滔天,盗寇惧怕而去,地方官上奏朝廷,又加封“灵惠昭应夫人”
这是皇帝第二次封号。孝宗淳熙十年(1183),南宋水师在征剿三山永嘉暴乱时,将领奏报曾得妈祖庇护,凯旋而归,这是妈祖信仰始为官军
所利用,朝廷随即加封“灵惠照应崇福善利夫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地方陈奏妈祖显灵解旱,朝廷马上褒封“灵惠妃”,妈祖由夫人晋
爵为妃,是宋朝神明封号最高的爵位。使妈祖身价倍增,逐渐成为航海者崇拜的女神,“赖以为司命”。明•张鼎思说:“天称皇,地称后,海
次于地者,宜称妃耳”。这也是宋明哲学思想讲究阴阳对应和统一变化影响的结果。

    如果说宋代有关封号只是把妈祖看成专管人间海上祸福的女神,那么元朝则是将妈祖由凡间神提升至上天的尊神,并且辖管四海诸神,这
就完成确立了妈祖至高无尚的权威,即“镇四海而保无虞”有元一代朝廷封号5次,最多封号计22个字。

    随着统治者的热心倡导,元以后有关妈祖的神化进程不断得以补充。在民间社会,大众信仰本来就俱有为我所用的兼容性的倾向,于是儒
、释、道三位一体,此时的妈祖已是既有仙质又有佛性,还有儒家色彩孝女的多姿多彩的女神。元•《知非堂稿》说:“天妃庙前社日时,女郎
歌断彩鸳飞,林花满地瓜船散,城里官人排马归”。

    明洪武五年(1372),首次敕封妈祖为“圣妃”至明末共封号五次。明代取道七闽册封琉球的使船,郑和七下西洋也取道七闽,郑和本人
还多次莅临祠庙,督工修建名港口妈祖庙,更是推波助澜。到清代朝廷更侧重于借妈祖灵威征战海疆,这与清初,闽台关系有直接的动因。康
熙二十二年(1863)施琅率水军攻克台湾,也上奏得天妃帮助,皇帝欣喜之余于次年赐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把妈祖封号由妃升
格为后,这是人间女性名份品位的最高点。此时的太姥山一代兴建的妈祖宫庙,由知县萧克昌拔资在桐山、沙埕、南镇、水澳、秦屿等滨海之
屿,皆置祠庙,真可以说是轰轰烈烈。对妈祖的隆崇之至为民间百神所罕见。

    说到这,那位学者朋友问我:“民间信仰在当今有没有商业运作价值?你如何看这个问题?”我说:在今天“体验经济”的时代,文化对于市
场只是一颗果子。市场经济往往粗暴地把她掰开,取其所需的果肉,随手就把核子抛掉,这就是当今市场对于民间文化的遗弃与择取。而那些
作为种子的核如何才能再生为参天的树留于后采摘则很少有人关心。

    在太姥山地区还有一位著名的女神,叫临水夫人,其祠叫“顺懿庙”。分布于前岐、后畲、潘溪、秦屿、巽城等地有二十多座。

    有关临水夫人最早文献记载,目前所知道的是明洪武年间古田人张以宁撰的《临水顺懿庙记》:
    “古田东去邑三十里,庙曰顺懿,肇基于唐,赐敕额于宋,英灵著于八闽,……”。

    嘉靖《罗川志》云:“崇福宫其神姓陈,讳请姑,生于唐大历元年,由巫为神、乡人祀之,祷雨旸驱旱疠,与凡祈年求嗣,无不立应。宋
端平、淳礻右 间,状其绩于朝,赐额顺懿夫人,封崇福昭应慈济之神……”。

    明代时对临水夫人的信仰活动的重心在闽东、闽北两大区域,通过这个区域,临水夫人信仰翻过太姥山和仙霞岭传入浙南温州、青田、丽
等三山地区。

    清代三山地区民间乐班说唱顺懿夫人事,叫“唱夫人”。上元节,妇女焚香膜拜,络绎不绝,地方官也去点香行礼,入夜信徒抬出神像巡
行,沿街张灯结彩,鼓乐喧闹,童男数百人皆执花灯跨着马引导开路,观者如云,万人空卷。

    近年有台湾临水夫人的信仰者回闽东祭礼祖庙,曾带回台湾版的《临水平妖》一书,这本传奇故事以章回小说的形式进行叙述共计17回,
约有11万字左右,乾嘉之际福州刻印有一部影响很广的通俗小说《闽都别记》书中对临水夫人的描写,基本与《临水平妖》的故事相仿。
    从许多史料可以肯定临水夫人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司职的特性十分鲜明。

    在太姥山地区还有许多其它女神,如马仙姑,唐代温麻人宋真宗曾两次敕封马仙姑封号如“灵泽感应马氏真人”。马仙信仰的中心在闽东
。马仙成为地方家喻户晓的民间神明,马仙的主要职能是“祈雨立应”和“占卜问封”。其它女神不一一而述。

    在庞杂众多的女神世界里,众神仙都有专司的职能唯独太姥完全是一个荣誉女神,是真正活在传说里的女神。是众女神之神。《历世真仙
体道通鉴》云:“混沌初开,有神曰圣姥居太姥山。秦时人号为圣母,众仙立为太姥圣母,今人祝庙呼太元夫人是也。”

   直到书吧打烊,我说了一夜的女神最后我对这位耐心的学者说,女神崇拜这个文化果实的核心就是“祈福”。祈福是根植在人们心中最直截
了当的愿望。不管是什么神坛,福报灵验与否,其表像就是看祭祀的香火旺否。太姥山女神必是灵验的。不过这核心的形态如何,正是我下步
的研究工作。

    毛泽东诗云:“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当市场经济的车轮滚滚驶过时,民间文化正需要它担当个性化的地域商标。(作者: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