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程大利谈中国书画收藏:走出艺术品价格误区
作者:  文章来源:雅昌艺术网  点击数 1   更新时间:2007-7-6 11:09:34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

如果以精神价值论艺术品,艺术是无价的;如果以商业价值论艺术品,必然就有价格。

    价格因素的不合理或不尽合理,是当今艺术品市场的普遍问题。由于艺术品的精神含量和文化含量难以量化,于是人们开始寻找量化办法:一、依据艺术家知名度的高低定价位;二、依据作品的尺寸定价位;三、依据艺术家作画时间长短定价位;四、以构图的疏密、用笔的繁简、色彩的多寡定价位;五、以艺术家存世作品的多少定价位,等等。这几个方面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它也常常将人们导入一种误区,伤害了市场,损害了收藏家,也误导着艺术家,而且不断制造着投机的艺术家。

    一、依据艺术家知名度的高低定价位

    一般而言,知名度高的艺术家的作品相对比较成熟,但这不是绝对的。造成知名度的非艺术因素太多了。在一个国民审美素质普遍不高、艺术史及艺术的普及程度偏低的国度,众多的人靠别人的眼睛看艺术。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他画得怎么样?能排到什么位置?”于是,争“位置”,就成了一些画家的目标,知名度可以用“包装”、“炒作”等办法抬起来,所以,知名度不等于艺术水平。

    具有相同的知名度的画家,艺术实力的悬殊也是很大的。比如,当今市场上顶尖级的画家张大千、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等,艺术水平是不在同一个量级上,在美术史和艺术市场史上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于是便形成学术是学术、市场是市场的现象。

    但确实有相当一批画家,知名度不高而实力不薄,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现象每个时代都有。

    二、依据作品的尺寸定价位

    一般来说,画家创作大画费力,小画相对轻松。但每一个从事艺术实践的人都知道,同一题材在四尺三开、五尺三开乃至四尺整幅上创作并没有太大差异,只是花费材料有些不同而已。宋代花鸟画一般不大。和现在全国美展上的许多“大画”相比,古人的画都是小幅。所以,以作品的尺寸定价位会导致画面越来越大,艺术含量却越来越低。

    三、依据艺术家作画的时间长短定价位

    有的画家,作画在顷刻间完成,这种创造性劳动照样不朽。吴昌硕半天的“产品”,以现在价格论,少说也要几十万元。徐渭、八大、李(鱼+单,左右)、齐白石等人的作品都是顷刻间完成,但“顷刻”的背后是数十年功力和超众的艺术才华。画家个人品质的修炼,其价值的含金量也许更大于技术修炼。“厚积薄发,废画三千”,这是漫长的人格锤炼和艺术锤炼的过程,是无法量化的。

    四、以构图疏密、用笔繁简或色彩多寡定价位

    这是违背艺术规律的。用笔的繁简和色彩的多少只是表述方式,与艺术质量无关。用笔简的画,可能是长时间构思的结果。构思的过程便是艺术劳动,构思过程无法量化。它可能是长期积累,偶有一得,也可能是彻夜不眠、反复推敲的结果。长时间的构思,表现出的也可能是构图空灵疏淡、用笔率简的作品,不管是纯水墨或是纯色彩,一样出好作品。以色彩确定价位,常常引导一些画家按收藏者的口味去铺陈颜色,制造出一批行画。

    五、以艺术家存世作品多少定价位

    这是“物以稀为贵”的商业规律。艺术大师也可能留下众多作品,终生勤奋不辍,产量既多质量亦精,这种例子很多,毕加索算是一个典型。因此,此话题与艺术本身无关。

    艺术市场的重要因素是受众,也即“顾客”。顾客的素质决定着艺术市场的质量。艺术有时不是雅俗共赏的,艺术的真理在多数状态下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往往是这样一个公式:少数人认定→美术史认定→大众认定,如梁楷、徐渭、石涛、梵·高、毕加索等。

    所以,培养正常、健康的中国艺术市场,首先是提高民族审美素质。要采取措施,报纸、刊物、图书率先要在舆论上不误导;在国民教育中增设艺术教育内容,把美育列入学校教育项目,开设艺术鉴赏课,发展博物馆事业,政府资助严肃的艺术展与艺术家,建立起正常的艺术批评机制等。

    作为艺术市场本身,必须要有艺术批评家介入,由艺术批评家告诉收藏家,谁是真正的艺术家,什么样的作品是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