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活动信息: 全国美术考级   培训基地公告(四)   星耀中华--爱心书画家正在创作之   严正声明   第九届国际青少年书画大赛获奖名  
    最新文章
    阅读排行
  当前位置:国家美术网 >> 会员中心

  以下是对 [宋明远] 的评论
会员:songying555 发表时间: 2012-2-7 15:52:29 IP地址:123.1*.34.* 1
无音乐伴奏合唱——海石之歌 ——宋明远与他的海石创作 作者:王晓峰     纵观古今,以海石为题材进行创作的画家可谓多矣,然以中国画手法进行创作的画家唯属宋明远先生,不然美评界不能喻之为“神洲海石第一人”。   宋先生之创作撷取西画之构图,运用中国画之创作手法,杂以版画、年画、水彩等多个画种之技巧,无所为又无所不为,尽展意象,直抒胸臆,独树——帜,我称之为无音乐伴奏合唱。   云卷云舒,海浪翻滚,海潮激荡,海石轰鸣,海鸥鸣唱,海天合一,声色韵律俱全,绝然是一曲海石之歌,其柔水与刚韧之石矛盾统一,作者既是海石之歌的欣赏者,同时又是海石之歌的原创,其所累积的海石创作的业绩勿庸尽数,以一斑而窥全貌,其震撼力一触即知,其内涵渐悟渐晓,寓情韵于理性之内又抒情于理性之外,内外相合,泼之以水,情韵尽显,凿之以石则理性尽彰,此等作品非一般而能成就。   生于海,游于海,观于海,悟于海,最终发于笔端,此所谓造化。   师古而不泥,潜研不辍,更可贵者研艺而不守艺,尽力发扬光大之,因而方可见先生未来之海石艺术流派发端之由,先生虽未言创造历史但历史却赋予了先生此等责任,已年愈六十,心有定数的宋先生,不再是前路茫茫,因为天下谁人不识君。   先生一直在平奇之间寻觅,也必将在平奇之间闪耀,希望先生老骥伏枥精心猛进,到那时将会有更加丰富、更加具有震撼力的“海石之歌”现于笔底,企望先生人艺俱不老,人艺俱佳,愿先生笔墨尽染万里海疆。   王晓峰(哈尔滨)
发邮件给评论人 支持(131) 反对(135)
会员:songying555 发表时间: 2012-2-7 15:53:08 IP地址:123.1*.34.* 2
鸥鸣海石间——小评画家宋明远 作者:王晓峰     不知是缘份还是一种感应,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好友墨戏斋主,金洪加向我特别推荐《宋明远画集一与海共鸣》,我欣喜不已,因为我欲圆海的梦已经很久很久。兴奋之余我一张张读着那海,似乎听到了浪涛激荡,海鸥齐鸣。那一层层海浪,激起的一层层情感,撞击着我的心。我想明远先生不仅认识海,更重要的是他悟到了海,他真正寻到了海的韵,找到了海的魂。不然,他的笔下怎会生出“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又怎会有“魂曲”、“绝唱”呢!   看着这一幅幅撼动人心的大海,仿佛将我带到了那遥远的地方,似乎我就在观海潮、听鸥鸣、看礁石、尽情倾听海的交响。我领略着一幅幅令人遐思的大海,竟使我忘记了读书的规矩,于是,我便将画册翻回了前言。   两鬓已白,被誉为“神州海石第一人”的宋先生,一九三八年生于辽宁,是大海的儿子,他对大海的热恋和大海对他的磨砺,使他勤耕不辍,老更有为。本来在版画、年画等多个画种中,已成绩不蜚的他,竟于一九九0年毅然南下,赴广州美术学院研修国画山水,师古兼师造化,潜研国画理论。足迹遍及岭南太行,身影遍留海岛渔村,创作欲望一发不可收,遏制不住的创作灵感,使他的海石、山泉系列等作品频频问世,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和艺术界专家的注目。一九九一年由广东省美协画廊为其举的“宋明远海石中国画展”,深圳博物馆、艺术沙龙为其举办的“宋明远、曹明求国画作品联展”等,媒体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广东省电视台为其制作了专题片“大海的儿子一记画家宋明远”,声满国内外,随之佳作也尽传港台、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更传至欧美。作品“涛声”于日本东京都美术馆展出并获优秀作品奖,“海恋”、“潮”等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刘开渠纪念馆等收藏,“风荡水中月浪吞海上山”等多次参加中国嘉德艺术品拍卖公司等举办的大型拍卖会并屡创嘉誉,生平辑入“中国当代艺术名人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数拾部艺术典籍。   近期先生应安徽淮北,刘开渠纪念馆之邀又举办了新加坡南洋画院院长宋明远先生国画作品展,“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等文化报刊皆作了重要报道、专访和作品发表,香港画廊称宋先生是海石画的开发者、创始人。目前,宋先生又在新加坡注册组建了南洋画院并亲任院长,另又任海石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我想,以先生今日之精进加之艺术界对先生艺术的厚望,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会因为先生和其艺术魅力的扩展,渐渐形成一个“海石艺术流派”这一点我毫不怀疑。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近乎人人皆知。然而,在宋先生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今天所获得的艺术成就,不仅使我们看到了他对作品的锤炼,更可以看到他对自身心性的锤炼。展画而读,我们便晓这其中的一切。让我们慎读一下他的作品“绝唱”,在那惊涛骇浪,风起云涌的海面上,浪涛撞击着礁石,汹涌与傲然对抗,将那水摔成碎沫,苍茫之间令许多生灵惊惧。然而,只有那海鸥依然自由地飞翔。这让我想到了高尔基的“海燕”,也更想起了那里面被视为有些胆怯的海鸥。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诚然,我为海燕的勇敢而赞叹,但我更为海鸥的不屈而喝彩。我想明远就是那不屈的海鸥,是坚强的象征。这是大海对他的磨炼。海鸥的鸣叫并不是呻吟,而是一种对海的歌唱、对生命的礼赞,是与狂风暴雨拼搏的乐章。水与石的撞击,更是让我想到了贝多芬的“命运”。那一声声的轰响恰似叩着生命之门。这是海对他的炼,也是他找到了海的魂。其实,明远不仅找到了海魂,同时也寻到了海韵。让我们再细品一品他的“深情”,静观整个画面,占了近乎一半的礁石,沉浑而苍劲。周围被湛蓝的海水环绕,见波不见浪,显得十分静谧。而海水中稍露的礁石上,有几只海鸥正安然自在地立在上面,更给画面增添了几分安静与平和。冬雪未化海鸥飞鸣,动与静相应,恰好构成了一支蓝色的圆舞曲,优扬而欢快,令人心驰神往,这是生命的交响也是自然的和弦。   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不想让自己的创作拘泥于一个限定的范畴与模式,明远先生也是如此。正如他自己所说:“创造才有发展,创造才是贡献,创造是我的人生追求,用国画语言表现大海是尝试,更是创造。“画海是许多画家都涉足的领域,但以国画的方式去表现海却是一种创造。先生不仅采用了国画的表现手法,更重要的是,在北派山水反复皴染的基础上,又融进了多次的点染揉擦,喷撒勾等手法。另外,他还利用了水彩画新的技法进行巨幅创作。所以我们所见先生的绘画以造化为师,简净高洁,缘物寄情,雅俗共赏。墨性,清新明秀,滋润厚涩,浑然天成;以意用笔,快而不滑,慢而不滞,实而不死,轻而不浮,形神兼备,气吞山河。截断构图,是将主观联想与自然相结合,平中有奇,稳中有险,动中有静,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真正做到了溶东西绘画于一体,既取西画构图,又展东方意象。   作为一个多能画家,我终于在其画中看出了端倪。同时,也证实了我起初判断的错误。因为观其象,平静、安宁如学者:而读其画、探其心却又胸怀激荡、豪情满怀,性格与作品形成极大反差,这在画坛上是不多见的。然而,在宋先生身上却达到了和谐统一,令人叹服。不过,我所言不如先生的画更具说服力。现在明远先生虽已六十有余,研艺而不守艺,平易近人属虎的他,正如洪加的联中所言:“虎吼千山震,海啸万谷鸣”。这里我无力,也不敢断言,先生今后的路会如何走,但,有一点我相信,是海鸥就注定会在狂风巨浪和礁石间鸣唱。 2002年10月于中国哈尔滨
发邮件给评论人 支持(138) 反对(124)
会员:songying555 发表时间: 2012-2-7 15:53:56 IP地址:123.1*.34.* 3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宋明远海石彩墨作品之笔墨观 宋明远先生的海石彩墨作品,大气磅礴,意境深远,气韵生动,笔墨章法秉袭传统又自成风格。 谈到笔墨与气韵,史论上自有以气韵论笔墨和以笔墨论气韵两种论点。恽寿平“气韵藏于笔墨,笔墨都成气韵”,是以气韵论笔墨,达到心与物化的境界;张庚的“气韵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是以笔墨论气韵,达到技而入道的境界,强调韵为画家追求的最高审美理想而成为评画的最高标准。总之,气韵与笔墨二者相辅相承,互为依存,历代画论家都把二者的完美结合视为作品好坏的最高审美标准,而历代画家也把磨砺笔墨之功与养气---画家精神净化之道与审美心理构建作为创作实践的终极追求,尤其是当代注重继承传统绘画精髓,踏踏实实、勤奋探索、创新发展的画家越来越多,而且这样的画家精心创作的作品以其气韵和笔墨征服受众,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宋明远先生就是成功的范例之一。 一、石之苍桑傲岸,得笔之气 石涛有言“笔墨当随时代”。从宋明远先生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在继承传统笔墨的基础上展开了适应时代审美需要的自觉艺术追求。师承岭南画派大师的宋明远先生在继承前代传统山水题材的同时主动以自然为师,创造性地把他生活中烙印深刻、与之相依相伴的大海与礁石收入国画山水题材,将他对这一新领域的熟察谛视与所悟所思全部发于笔端,这无疑给近现代山水画坛注入了新的活力。尽管海与石在单纯意义上可以等同于山水范畴,然而古往今来鲜有笔墨涉足,无一定笔墨程式可循,宋先生就是勇敢地抢占了这个新领域,以传统为先,创新探索,大胆地以文人画写意笔墨间以淡彩并融合版画、年画、水彩画等各画种技法描绘海石,寻到了一条个性化的成功之路。 自九十年代初至今,宋先生专攻海石,其笔下之石多以两类分,一为海岸边的石,一侧是高耸峭拔的山峰,连为岸上陆地一片,或山岭丘陵相连绵,一边是千丈之深渊激水;二为海水中石,布满苔藓,被海浪冲打吞噬,磷峋的顽石经千百年浪打风吹,被天工斧凿出各异形态,具有独特的颜色和肌理质感,沧桑雄沉,傲岸不屈。宋先生长线用笔勾勒这两类石的轮廓,笔法劲健流畅,走笔迅疾而富变化,线条顿挫转折,把石各种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陆俨少先生画语录中谈及用笔时说的好,“线条好了,一则可以加强物体的质感,再有了变化,也经得起看,不是一览无余,而是让观众玩味无穷。”宋先生的长线用笔准确地勾勒出北方海石独有的魅力,生动逼真地再现了海石傲岸不屈的精神风貌和坚强不屈的生命历程,令人震撼和激奋。 在表现石的肌理上,短线皴法敷以墨彩是宋先生主要技法手段。早年宋先生接受的是专业院校的美术教育,加之个人的勤奋努力,获得了深厚扎实的素描写生功底。艺术创作早期,宋先生从事版画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线条、块面、黑白灰等艺术表现经验;中期宋先生开始了年画创作,大量作品出版发行彰显出他对造型、色彩、情感完美结合的功力和艺术底韵;晚期的国画创作,宋先生大胆地把版画、年画、水彩画等表现技法融入到国画传统笔墨之中,在继承传统表现北方山石特征的各种笔法基础了总结出独特的笔墨语汇并逐渐成熟定格为一种自己的模式,用来表现海岸的沉浑凝重,海石的沧桑丰泽,这就是短线皴法,用短直横线、短直竖线、短纵横交错线、短斜线间或使用点皴、勾皴、擦染等各种笔法,来表现石的棱角、面的凹凸,刻划海石在特定环境中肌理质感的细部特征,描绘海石受风力、地质变迁等自然因素影响而产生的特殊纹理,画面产生版画意韵,笔法刚健遒劲,线条生辣有力。宋先生长于此法,在长线辅以墨彩勾勒铺就的大体轮廓下,他熟练运笔,视机应变,相时生发,一笔既出,他笔由此而生,全无挂碍,游笔自如,笔意灵动,皴到简洁处,“疏可走马”,气藏之;皴到繁冗处,“密不透风”,韵藏之,如其作品《鸟宫》、《清泉入海流》、《沧》、《天涯归鸟》、《情》等,画面大气磅礴,气韵生动,其笔功的精湛,让人叹为观止。难怪人们读罢其作品,大有画面丰富大气磅礴又不乏细腻婉约之感慨,大有画家积淀的东西太多太沉吐之为快之感慨,大有宋先生用笔之功力深厚了得之感慨。 从其石的用笔表现,可见宋先生用笔的熟活,不管遇到何种情况都能妥善处理,不为所囿,一无顾忌,勇往直前,尽情抒发用笔之灵与变,做到灵气往来,变化莫测,不见规律而自有规律在,他的用笔之所以能抓住人,主要得益于他全方位吸纳各画种笔法之长,目前国内画坛鲜有能将版画、年画、水彩画、国画技法融于一炉自成风格表现海石的画家,宋先生却稳健地走在开创先河的前沿而且取得了相应的成功。 二、海之汹涌澎湃,得彩墨之气 近些年,宋先生在用笔墨表现海石具象的同时,更注重表现客体与画家主观感受之间的对接和互动,达到心与物化的境界。海潮的澎湃击打与顽石的迎风傲浪更象是在倾诉画家的心声,借助对海石风貌的表现来抒发画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热切愿望,这种热情和追求体现在画家的笔墨语汇中,自然也显得激越大胆和热烈。所以我们品读宋先生的海石作品,既能感受到其作品具有人文画重墨韵、作家画重笔韵、宫廷院画重色韵的各自美学特征,似曾相识,又不曾相识,应当说他综合了传统中南北派系各家之所长为己所用,开创了自成一派的海石画风,这一点在他的用墨用彩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正所谓达到技而入道的境界。 海水是动态的,永无静止,波、涛、浪、涌、潮起、潮落展现了海的变幻莫测神奇险绝。古法多以线描表现海水的波澜和浪花,宋先生突破传统,以没骨法、留白、墨彩块面、烘托、擦染等技法来表现海水的各种动态。如作品《与海共鸣》,画面展现的是激浪跃上礁石轰然哗然的场面,一群海鸥与之戏浪共鸣,远处是苍茫无际的波涛与渐晕渐霞的天际融为一色。画家首先为激浪留白,苍茫大海以花青与墨调和,没骨法用笔表现波涛的喧腾涌动之势,再以淡墨自然过渡到天际霞光之中;留白处笔触轻轻擦染得提神贯气。作品《魂曲》、《绝唱》中其水势的表现特点都很典型:奔腾咆啸的海浪用青灰调为主,辅以淡彩花青,没骨法用笔,用墨色深浅变化的块面层层累迭,顺笔应势,曲折成形,水借风势、遇阻礁石而产生的涡漩和撞击而生出一派苍茫之气韵,尽在无尽变幻的墨韵之中,真可谓层层映带,既层次分明又融为一体,莹然光洁,不腻不燥,乃见墨法。留白处的激浪,也是精心擦染到白中见韵致层次,为烘托浪花,常以淡彩淡墨点子凌空弹点,意足神畅,更有活力和生气,也使画面不平有层次。作品《愠》表现的是恶浪卷袭下石的愤怒和倔强,通幅不见笔线,以泼墨后墨的浓淡、干湿、厚薄的晕染过渡变化来表现石的愠怒情绪,墨色清新明快,墨韵变化层次分明,鲜辣活泼,妙笔生花,意趣天成,通幅气势逼人,可见宋先生墨的精彩不仅仅在海水表现上,石的用墨表现也十分个性张扬。 墨的明暗与彩的斑斓是不可分割的,在海与石的用墨表现出丰富层次感的同时,色彩作为一种抒情、渲染气氛、创造意境的手段,已成为宋先生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宋先生在传统岭南画派画法的基础上,大胆地、大量地运用彩的表现力,融入画家主观情感色彩,把海石最优美也最传神的形与彩表现出来,使其作品很大程度地具有水彩画水色淋漓、清新明快的美感。这也是其作品增加气韵的表现力,体现出与传统不同、表现画家创作个性的亮点。在表现海水平静深沉时,他大胆地用花青色调水直接平涂纸面,再用墨的浓淡渲染水的深沉,如作品《深情》;表现海水澄明碧透时,直接用淡蓝调水平铺,如作品《春浅》;雄悍的礁石在海水的浸泡中显得沉黯,他就用炳烯淡绿点染上大片的绿,以示苔藓的鲜活,提升画面的亮度,如作品《染翠》。岸边金灿灿的迎春花,绝壁上探出的簇簇红豆,冬雪覆盖下海岸的一片洁白……在艺术表现上,这些对比强烈的色彩运用,使作品更加绚丽明亮,产生强烈的视觉美感,在情感再现上,也直接传达出画家轻松愉悦兴奋的心境,在艺术感染力上,使读者之情感随画面的意境走向而升沉变化。他的作品每幅都有一个主色调,或偏蓝的冷调,或偏红的暖调……很少见其水石完全是墨的浓淡枯湿表现,有时直接以水彩画方法打稿,用饱含水份的大笔铺出背景环境的大色块,抓住对象的大色调,从大关系上进入墨与彩的塑造,注重海水与礁石在不同状态下墨与彩的色性变化和关键处的细节刻划,再回到大色调上用墨调整,其墨彩的调合运用明快干净,不赃不腻,清透明朗,完全体现了年画表现的细致入微和水彩画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 纵观宋先生的海石彩墨作品,笔灵墨妙色烂缦,这是最直接的概括。无论从笔墨论气韵还是以气韵论笔墨,其作品都将二者提升到水乳交融的至尚境界。宋先生纯熟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艺术功力已融入其高雅的人格境界和对艺术的挚爱情怀之中。换言之,宋先生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正踌躇满志,意气奔放,笔墨尽抒胸臆,直写性灵,这使我们不禁想到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的词句:“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愿宋先生艺术激情如斯,艺术生命如斯,永远永远。
发邮件给评论人 支持(135) 反对(136)
会员:songying555 发表时间: 2012-2-7 15:54:32 IP地址:123.1*.34.* 4
继承创新 独领风骚 ——简析宋明远先生海洋彩墨作品艺术特色 近些年,宋明远先生的海洋彩墨作品在中国当代美术作品中独树一帜,风格独特,气韵生动,其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结合所达到的境界越来越受到画界、评论界、藏界和媒体的好评和追崇。 仔细品味宋先生的海洋画作品,尤为他对海石的艺术表现手法所折服。可以说宋先生画海画石是在前无古人画法可供借鉴又后无来者探索成就可供学习的情况下,大胆实践,创新继承,走出了一条个性化的成功之路,填补了用国画语言表现大海的历史空白,呈现给我们一幅幅大海波澜壮阔的精彩画卷,为我们研究国画表现大海和礁石这一题材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下面我想仅就宋先生在“留白”的表现处理技巧上进行剖析。 在章法上,“留白”是宋先生表现激浪的最主要手段。留白留得洽到好处,也就得出浪的精神。在通篇布局上,留白在上、下、左、中、右,其位置决定了画幅以高远、平远、深远的格局展示境界,从不同角度引领读者进入海与石的意境与交响,使其画作产生气势磅礴、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 传统意义上的留白,是密塞处借以透空间,窄狭处借以展宽广,前后借以显层次,均匀借以求变化。宋先生充分继承和发挥中国画计白当黑的传统,巧妙留白,认真地把空白当作画面重要部分----激浪来经营,生动逼真地表现出浪的巨烈撞击后碎裂迸溅飞扬四溢的艺术形象,海的气势、浪的轰鸣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如身临其境物我合一。 要表现海水汹涌澎湃,激起的巨浪有隆洼凹凸之感,浪头水花飞白溅玉,贵有动势,就使宋先生笔下的留白与传统有所不同。传统技法是用周围形象实体衬出白云流水,而这些实体往往是山石峰峦的参差掩映、凹凸衬出虚实变化莫测的云雾水流,可随意而成,笔到形生。宋先生笔下的海水一要有涌势,二要有浪势,二者都是动态,以虚衬虚,加大了其表现的难度。其浪以白预留,以涌相衬,其涌势又必须合乎风势过海的自然规律,表现出海的浩瀚澎湃和无穷的冲击力量。从画面表现而言,是把传统的计白当黑产生的动静结合,以静衬动转换为动动相生,以动促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就使宋先生的计白当黑具有双重形象意义:一要托出浪白,二要展示涛涌。宋先生大胆尝试,将西画水彩的诸多艺术手段融入他的国画艺术表现中,以色块展现波涌的面,以表现波涛汹涌澎湃之力。将着眼点放在白处,黑处骨法用笔,墨韵过渡,花青设色,使二者呼应顾盼。他用卧笔中锋、逆笔中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依风势强弱、涡漩大小、水色澄透度、朝晖夕阴气象变化、春秋四季等外部条件之不同,着不同层次墨色和花青色,全身之精气注入笔端,一笔下去,即生水骨。笔笔生发,澎湃之潮迭涌呼啸,扑面而来。笔锋劲健有力,墨色饱满鲜活,这时再重加点染,顺着墨色的笔路层层加上,水波凹陷处或墨痕繁复处用短小墨或色块或点子加上,做到不结不腻,画面具有厚重感。这是所谓黑的表现。同时精心处理留白,以不同层次墨色和淡彩花青烘染浪花,累次完成,每次墨彩的使用淡中有别,不同层次相互交叠,反使白处不白,白中见韵,浪的不同视觉形象跃然纸上。更到激情处,宋先生大胆地在留白处点染淡墨淡彩点子,或浓密,或疏淡,墨彩韵致变化莫测,点画的笔触干后产生的水渍边痕,体现出水彩画特有的意趣,以突出白浪纷飞淋漓之动感。这样浪花飞溅的白就被涌动激进的黑衬托得如话如声如歌如泣。可以说宋先生找到了适合自己表现大海的创作语言,向传统的线描水纹表现方法提出了挑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也使其作品彰显大气磅礴之神韵。
发邮件给评论人 支持(127) 反对(140)
会员:songying555 发表时间: 2012-2-7 15:55:30 IP地址:123.1*.34.* 5
画大海之大美,抒大家之大情 ——读宋明远先生海洋水彩画有感 海洋画派创始人宋明远先生大量的海洋彩墨绘画作品师承岭南画派画风,注重写生,融汇中西绘画之长,以革命的精神和强烈的时代责任感改造中国画,并保持了传统中国画的笔墨特色,创制出有时代精神、有地方特色、气氛酣畅热烈、笔墨劲爽豪纵、色彩鲜艳明亮、水分淋漓、晕染柔和匀净的现代绘画新格局。宋明远先生用中国彩墨画技法从事海洋绘画研究已有二十年之久,对海洋绘画的墨与彩的把握和处理准确到位,其艺术风格在当代画坛海洋绘画领域独树一帜,艺术成就蜚声海内外。但鲜为人知的是,宋明远先生在用中国画技法表现大海的同时,又偿试以水彩画技法描绘大海,也创作了大量佳作,这些作品重韵味,写实与意象并重,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融中西画法于一炉,其苍劲有力的勾勒和富有韵律的块面形体,那水色淋漓、清新明快、意趣横溢的画面美感,给人以无限美的享受。这些水彩画作品向人们展示了宋明远先生在海洋水彩画创作上的不凡功力,也看出了宋明远先生在外来文化传统的借鉴与发展上所做出的巨大努力。他的这些海洋水彩画作品同他的海洋彩墨画作品一样画出了大海的无限壮美,抒发了一个艺术大家的万丈豪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宋明远先生的海洋水彩画作品如何借鉴西洋文化传统实现洋为中用? 首先,看宋明远先生对水彩画的写生性与主观创作性的借鉴与发展。水彩画的诞生是以写生为契机,同时以写生为核心施展各种手段进行的创作。生活与想象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统一,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发展的条件。在水彩画强调写实特征的同时逐步强调用来表现强烈的感情和想象,使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以及二者的有机结合在水彩艺术中生存与发展起来,并以适合广大群众审美情趣和审美习惯的优势而为东方中国画家所追崇并为己用。宋明远先生用水彩画艺术语言对大海题材进行全方位艺术表现,正是他对西方水彩画在写实性与创作性特征上的借鉴,当然,这种借鉴是要以中国的国情需要来完成的。首先要立足于中国的山河大地,表现中国人的生活追求和精神风貌,在作品中强调合乎中国民众千百年来形成的审美心理、审美习惯,体现文化艺术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原则,让作品奏响时代的强音,唱出大众共同的心声。其次要不断在观察生活中发现自我、在艺术创作中表现自我,保持自己独特的观察生活的感受并与时代同步,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宋明远先生的海洋水彩画作品,正是以中国当代经济振兴发展的现实需要为出发点,取材于大海,以他对大海独有的情感为灵魂去创作,而非盲目沿袭与师承。宋明远先生的这些水彩作品并非全部现场写生,而是“意在笔先,画尽意在,所在全神气也。”应该说宋明远先生的作品是属创作性的,然而生气盎然的画面却总是具有生动的现场写生感,这直接来源于他平日里对大海的观察、写生、素材积累、情感记忆与审美定势等,才有了今天画面上海的大气、豪气和壮气。其作品内在的情感、意境和巧妙的艺术手法把他的水彩画推向了写生与创作相融合、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完美境界,西洋水彩画技法表现中国国画题材大海,同样得到了中国民众的喜爱,应该看成是宋先生在表现大海题材的艺术手法探索上的又一成功,这完全得益于宋明远先生对于外来文化传统的继承借鉴与创新发展。 其次,看宋明远先生水彩作品具有的美学特征。宋明远先生的海洋水彩画作品格调高雅,富有精神内涵。从海面、浪涛、天空、云雾、风雪到礁石、海鸥无不注重生命、品质、意趣与境界的表达,产生出震憾人心的视觉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些成功之作都绝非单一模式,借鉴这些模式是需要画家从客观对象中寻求自身感受,在日益繁多的绘画材料里创新技法,以更自由地选择艺术手段,从而达到使作品悦目畅怀、状物传情,突显个性特征的目的。 有的作品飘逸洒脱而寄以深情。这类作品以传统的水彩画水色淋漓、清新明快为特色,以水色相融产生的流动韵律美为主要表现手法,把水与色的渗化带入空间与海、浪、云、雾、雨、雪等的造境中,形成天海一色、苍茫空灵的意境美,这种精神性的空间,含氤氲不尽之诗情,形成画面外的更大艺术容积,令人荡气回肠,具有无尽的诗意美。在对海浪波涛的不同激越程度的表现上,采用留白、块面结合、皴擦、渲染、烘托、弹、甩、喷、滴、刷等多种手段,微妙丰富的色彩变化则蕴含在统一的色块中,使色彩精练而不简单生硬。即使是一片近似空白的亮色块也几经纯净的反复渲染而显露苍茫的空灵感,象对激浪的留白处理等。在表现山岸、礁石等形体结构时,吸取中国画干、湿、浓、淡、枯笔的用笔,在强弱、徐缓、轻重、放敛等运笔中,将笔力与水色相揉,将画家表现大海不同情境所产生的或宁静谐和、淡远幽深或心潮澎湃、波澜壮阔之激情与逸气随时抒发出来,画出来的色彩干湿相衬,苍润并济,增添了无穷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这全得益于画家个人对创作技法的娴熟掌控,是他多年来致力于研究中西画法的融通之处,借鉴与继承中西画法之精华,通过不断努力探索大海题材的独到技法表现的成功所在。 有的作品凝重厚实而浓郁精美,一反常态地将清澈明净的水彩画画得凝重厚实起来,但色彩使用得夸张,对比鲜明,看上去也鲜活明亮,表现海的浑厚与人的情感浓郁相吻合的情境美。 水气、彩韵与诗情,在宋先生的海洋水彩画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体现了其重情趣、讲意境、主含蓄、富神韵的创作美学原则,这也正是水彩画的主要审美标准。宋明远先生以其自身气质、才赋和能力从大海题材的选择到水彩画艺术语言的表现,使他的作品达到了至高的艺术境地。愿宋明远先生的海洋水彩画作品如他所表现的大海一样,波澜壮阔,生命永恒。
发邮件给评论人 支持(127) 反对(141)
页次:3/4页 共有:18条 每页:5条 9 3 4 : GO:

关于我们联系方式广告刊登合作伙伴免责声明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帮助HELP
版权所有 国家美术网 最佳分辨率  1024×768  服务热线:15901158261
Copyright · 2005-2007 www.gjmsw.com Incorporated.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702845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