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劳德?莫奈
黄鸢尾花, 1924-1925
印象派时期的法国艺评及历史学者,奥克塔夫?米尔波,曾称赞莫奈的绘画天才,并与画家分享他们共同的园艺喜好。此乐趣除了赏心悦目和性灵陶冶,还要加上两位好友间关于园艺的书信交流和固定季节的友谊拜访。1890年,米尔波曾写道:
“…我绝不是要打断您工作的热诚。但如果您能够小憩一会,带着家人来到这里度过一天,我们可以互相提高彼此的士气。并且,不论您再怎么说,我亲爱的莫奈先生,我是比您更需要您的,因为您是您,而我只是一介无名小卒,也因为您,至少还有一座美不胜收的花园的慰藉”。
一年之后,米尔波在他的著作?两个世界的艺术?内有一段描述吉韦尔尼庭园四季及歌颂春季鸢尾花团锦簇的景象:
“野芥菜发出它最后的一丝芳香,而牡丹—这高贵的花卉逐渐枯萎,风信子已凋谢,金莲青铜色的嫩梗和黄罂粟青绿爽口的新叶正开始绽放。在这花园深处,百花围绕的大花坛内,鸢尾正直直挺立那含苞待放的,奇异的有白色,丁香色,浅紫色,黄色,和蓝色的花瓣儿,缀饰着褐色细纹和绀青小点,而那交错绊杂的根茎就有如兰花气根漂浮的氛围不禁诱起神秘梦境的联想。
而在这四季如春,鸟语花香的地方住着画家克劳德?莫奈”。
在莫奈耕耘的花园中,随处都看得到鸢尾花开满在小道旁,小溪岸和小池边。
十九世纪末,欧洲艺术家热衷于日本艺术。源于1862和1876年在伦敦,1878和1889年在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中呈现的中日艺术阵阵热潮。再加上制图绘画家菲里斯?巴克孟( Félix Bracquemont)在1856-1857年发现并收藏了一位葛饰北斎的浮世绘,日后这位日本画家成为在法国日式风潮的代言。其中最受深远影响的不外是梵谷,他自己就收藏了上百幅的浮世绘。
1876年,莫奈以其妻子卡蜜儿为模特儿,完成了肖像画‘日本女郎,可见画家对于这个新潮流的迷恋。与其它如菲里斯?巴克孟,德加(Edgar Degas),路易?更斯(Louis Gonse)及埃德蒙?德?龚古尔(Edmond de Goncourt)等画家一起定期参与‘日式晚宴’的聚会。在杂志‘日本文艺’创办者和艺术学院1890年7件版画展览的画商撒穆尔?宾(Samuel Bing)的带领下,这些爱好者乐此不疲讨论着日本艺术。从那时起,日本艺术正式进入如巴黎画廊,或德路欧(Drouot)拍卖场等法国艺术市场。莫奈通常在画商莫里斯?茹瓦扬的店里购买葛饰北斎的版画,例如画家在1896年1月8日写给画商的信中提到:
“亲爱的茹瓦扬先生,
感谢您一有葛饰北斎的作品就马上通知我,我很遗憾不能及时到巴黎,明天我将回到勒阿弗尔市享受海边的清新空气并马上投入工作。
但是,近期内我是要回巴黎的,我将不会错失与您见面的机会。
您信中没提到虞美人,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我已经有鸢尾花,菊花,牡丹和牵牛花的收藏了。
最后,希望在近期内碰面。
衷心的祝福您。”
鸢尾花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新艺术运动’(L’Art Nouveau)代表愉悦光明的象征。在不同材料如玻璃,银器,锡或是木头的装饰品上都会发现鸢尾花的装饰。此种高贵的花卉,细长的花梗和蝶型的花瓣激发了欧洲艺术家的灵感。
莫奈在他的作品里,重复地描绘这种花卉,就有如画家沉迷在它的魔法下表现得如痴如醉。
鸢尾花是画家其中奉献的系列之一(如教堂系列,禾堆系列和睡莲系列):第一件作品有着黄色和淡紫色的鸢尾完成于1914和1917年,呈现孤立的或是花团锦簇般散列在前往吉韦尔尼的路途上。第二件画作则完成于1924-1925年之间。而本文所言的‘黄色鸢尾花’(别名‘沼泽边的鸢尾’),似仿自葛饰北斎版画里,成行排列的花卉从风轻云淡的天空下突现出来。在这作品中,莫奈可能画出花的水面倒影,要不然是无法解释云层如何在画布右下角密布集中着。作画时间可确定是在傍晚进行,从云层浓淡深浅红紫色系可细细品尝夕阳西归的悠懒。在这里,花丛的正面表现及色调的协和都显示出日本风格的影响:绿色的叶片和花梗,黄色的花瓣,及粉蜡色调的天空。只有水的表面,像是葛饰北斎经常描绘地,占了画面的一部分。
这件出色作品是画家用尽最后心力堪比其它杰作。我们知道他经历过一段受眼疾之苦,但在白内障手术*成功后,画家欢欣地重拾起画笔继续创作。如画家于1925年7月17号写给另一位画家André Barbier的信中道:‘…我的视力已完全恢复。像从来没有如此般的工作过,开心地做着想做的事,如果我新的眼镜能更好的话,那我只要求活到百岁。’
这幅‘黄色鸢尾花‘曾经装饰Tériade在巴黎住所的饭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