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近来成了街头巷议的一大话题。这个市场到底什么样?市场发展前景又如何?这个秋季它还会“大闹”拍场吗……面对这个狂热市场,有人欣喜若狂,有人跃跃欲试,也有人忧心忡忡……
日前,多位当代艺术市场的资深人士、参与者、收藏家、学者汇聚京城,就当代艺术各抒己见。
现在什么样?
竞争才刚刚开始
今春当代艺术市场非常火爆,但事实上,这个市场才刚刚启动。当代艺术引人关注也就是这两三年的事,不过前景乐观。当代艺术之所以被人关注,这是因为它具备了成为焦点的“资本”,因为它记录了一段历史。虽然这段历史只有二三十年光景,但这正好是中国政治、经济非常重要的转折期。
有人说当代艺术卖得贵,我认为这恰恰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在艺术品上的具体表现。为什么卖得贵?因为拍出高价的作品往往都是画家独一无二的代表作。说得再通俗点,买画的人不是傻子,能买得起这些作品的人肯定都是经商的高手,绝不会盲目出钱。此外,市场高价位的创造和艺术史的认同也是成正比的。比如今年拍出1000多万元的石冲《今日景观》就是当年的金奖作品,多次参展、多次出版。这正好体现了学术和商业的高度统一。
值得一说的是,拍卖行之间还会有联动效应。比如北京保利先推出一件刘小东早期作品,拍了500多万元。随后在翰海、荣宝等拍卖行推出的相同题材作品,成交价都差不多。这说明不是一件作品价格高。透过现象看本质,市场是比较趋于理性的。所以说竞争才刚刚开始。
后续力量充实
李思莫:北京保利拍卖公司中国书画部主管
今年春拍很多国内资本都表现活跃,开始入市,而且表现得很成熟,积极寻找精品。要知道,真正的藏家是不会轻易改变他的趣味,他们往往会一如既往地寻找他们的目标,只不过要求会越来越高。
我们在海外征集拍品时,尤其是东南亚地区藏家,对当代艺术是非常认可的,他们要投入这个市场的准备很充分。这些藏家普遍受过西方艺术教育,在认可中国当代艺术的同时,也将其与西方艺术家进行比较。这样一来,他们对一线画家的选择也更加理性。与此同时,对二线画家密切关注,寻找更好的投资点。这一买家结构是市场坚实的后续支持。
新面孔越来越多
博览会也是当代艺术一个重要的推动机构。从我们这次筹备艺术北京2007博览会过程中发现,新面孔是越来越多。比如画廊报名踊跃,一些新加入的画廊很有气势,也很有理念。在寻求VIP藏家时也得到了积极响应。新力量的进入说明他们对这个市场持续看好。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中国,在这个时候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可谓正当其时。